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8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63篇
工人农民   46篇
世界政治   2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6篇
法律   2569篇
中国共产党   713篇
中国政治   1458篇
政治理论   449篇
综合类   137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322篇
  2014年   676篇
  2013年   551篇
  2012年   583篇
  2011年   579篇
  2010年   485篇
  2009年   540篇
  2008年   548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61.
本文介绍一例利用心理测试技术在一起公交车爆炸案中有效排除重点嫌疑人的案件,为改变侦查思路、寻找新目标提供了有利依据,既保护了无辜,也为破获案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2.
法律逻辑学是法学和逻辑学的交叉学科,它有固有的逻辑基础——形式逻辑,但在具体案例中,案件事实往往不那么明晰,再加上形式逻辑本身固有的性质,使得仅有形式逻辑不足以支撑起法律逻辑学的大厦,法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很多还要留给非形式逻辑去解决。  相似文献   
163.
正从今年3月5日上午开始,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语——"工匠精神"热起来,盖因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所致。李总理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是个好词语,提倡"工匠精神",我百分之百赞成。关键是做不做,精神如果不扎根,停留在热议上,就是无根之浮萍。为什么要提"工匠精神"?因为我们缺乏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164.
仇晓光  钱力 《法制与社会》2012,(24):101-1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出资形式不断涌现,可以用于出资的财产和权利在不断地被扩大,非货币出资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在公司立法的部分内容上,出现了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象.因此,有必要调整相关制度和明确相关规定,以保护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促进公司制度的完善,使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65.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安徽省非煤矿山“十二五”整治与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66.
《求实》2013,(10)
网络反腐的非对称性明显表现出主体的弱势地位、轰动的社会效应、客体的被动处境和低廉的反腐成本等积极特征。然而,这些特征也催生了非理性的反腐行为和非法的利益联盟,制约了司法公正与社会正义,侵犯了各级官员的正当权益。为此,国家应以不断完善的制度供给化解上述问题,传统主流媒体应积极引导网络反腐,反腐主体应在持续提升自身素质中实施理性反腐,以共同发掘网络反腐的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167.
裴苍龄 《河北法学》2012,30(6):32-33,34,35,36,37,38,39,40,41,42
证据是认识的基础、证明的根据、检验的标准、思想的指南.什么能当此重任?惟有事实.证据是事实,事实不存在非法、合法的问题.事实是客观的,既不受法律调整,也不受法律制约,因而证据也没有合法性.证据不能排除.排除证据的实质是法官睁着眼睛不认事实,排除证据的法官把自己和事实的位置摆错了,这是一项根本性的错误.非法获取人证是司法警察通过刑讯逼供和指名问供这样两重罪行实现的,因而它不是程序,而是程序中的实体.  相似文献   
168.
特古斯 《前沿》2012,(7):121-123
激励还是"非激励",是人本管理的一个基本问题,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人本管理价值观和管理路径。现代管理的实质是人本管理,而人本管理的实施应构建激励机制来实现。激励机制充分考虑了人的因素,使人充分发挥内在的动力,最大限度地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现实中,人本管理的异化在某种程度上是由"非激励"管理所导致的。因此,人本管理的进一步深化需以激励为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本管理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9.
邹元江 《新东方》2012,(3):11-13
成中英先生对《老子》道之意象的解释有诸多可以讨论的问题。不能将具象的“水”“婴儿”“母亲”“朴”确指为“道”的意象,亦不能将“朴散为器”的“器”确指为显现“道”之无形无名的“确定的器皿”,因为这种对“道”之意象的确定明晰的解释是无效的,对“道”之意象的“正名”(立言),正是对“道”之“无名”的限定。因此,使“道”具象化,“道”的“实体的次序和概念也变得便于界定和描述”这种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而认为某物“反映了道”,这也是将“道”视作独立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即某物可成为反映“道”的对应物。显然,这是将非对象化的“道”加以对象化、客体化和实体化。  相似文献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