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30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政治冲突是人类政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政治社会学认为,对政治现象的解释应沉入社会层面,在社会结构与社会进程中寻求恰当的解释。分层是社会不平等的结构性表现,冲突与分层密切相关。韦伯是分层与冲突理论的两大思想源泉之一。韦伯对社会结构的划分是多维的,既承认经济因素在政治冲突中的作用,同时强调地位等非经济性因素在政治冲突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政治冲突具有长期性与复杂性。将韦伯的分层与冲突理论与马克思的相关思想进行简要对比,可以更为清晰地理解韦伯的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2.
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至今仍是大多数国家所实行的行政体制模式。尽管于20世纪80年代,官僚制被普遍的质疑和批判,但不可否认其在世界范围内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文认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总体上官僚化程度不足,因而不能抛弃官僚制,而应完善官僚制。  相似文献   
13.
韩宝庆 《行政与法》2010,(1):127-128,F0003
韦伯的社会学是作为包括法律科学在内的整个社会科学的基础而出现的,为我们理解法律现象提供了一个基于社会理论的"外在视角"。以韦伯的法律社会学为基础考察法律自治性的社会理论依据,可以为我们理解包括法律自治在内的现代法律现象提供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人的“关系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关系本位"的社会,这是儒家经典积淀的结果.本文将这种"关系取向"定位为"关系理性",并在韦伯的理性框架内,将"关系理性"理想类型地划分为价值型"关系理性"和工具型"关系理性".进而认为,中国传统社会中行动者的行动遵循价值型"关系理性"的原则,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这种价值型"关系理性"在市场导向的社会转型中,逐渐迂回地成长为了一种工具型"关系理性".  相似文献   
15.
蔡宝刚  杨显滨 《法学杂志》2012,33(10):42-47
韦伯认为直至现代资本主义阶段,形式合理性法律开始形成并成为最具合理性的法律形态。韦伯视野中的形式理性法律具有权威性、确定性、平等性、自治性、专业性、合法性等特质。总结、重温和厉行这些形式理性法律特质,对于我国当下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德国历史主义主导的社会科学,遗忘了对"正当"问题的思考,因而对当代社会的虚无主义与道德沦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列奥.斯特劳斯批判社会科学的基本立场。这篇文章试图检讨这种批判的得失,并认为社会科学,就其本义而言,恰恰是通过"倒置"自然法学说的推理逻辑,为个人的自我治理与社会秩序的建设提供知性的支持。社会科学是作为科学,而不是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褒贬,来承当"应然"与"实然"之间的中间桥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传统学说囿于西方韦伯"类型学"的研究范式而偏颇地认为:中国古代亲属间财产诉讼调解的准据全是儒家的宗法人伦情理。然而,在私有商品经济刺激、功利思想启蒙、血缘关系淡薄松弛的两宋变革时期,由于家庭、家族中财产争讼成员个体的证据意识、依法保护财产权利意识的提升;以及法官法律素养的高涨、对田宅细故的重视,致使官方调解呈现出证据定谳事实、依法调解的革新气象。上述新的变化,无疑为我们深刻认识宋代法律的近世化转型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亦是对中国古代亲属间财产诉讼调解无事实基础和法律依据之伦理"类型学"错误认知模式的一种有力纠偏。从中国文化的内在理路出发,坚持论从史出的治史路径;以及秉持法律随社会变动而变动的研究方法,在当前法律史学界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韦伯的政治思想涉及到国家、权力、支配、合法性、官僚制、议会制和民主等众多概念,体现着复杂性。实际上,韦伯构建的以权力支配为核心的政治理论体系有着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即政治的终极价值(表现为国家利益)具有绝对优先性,权力及支配结构(表现为官僚制)只是达致国家利益的手段而已,而国家利益的实现需要善于运用权力进行支配活动的政治家,政治家的产生和培养需要良好的政治教育,特别是需要一个强大的议会制。弄清这一内在的逻辑关联是深入理解韦伯政治思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袁志英 《德国研究》2002,17(2):57-62
文章介绍了世界级社会学家埃利亚斯的生平和业绩 ;并对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与学术环境对他的影响进行了剖析 ,文章还着重论述了他的主要著作《文明的进程》在世界文明史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淮法治》2009,(18):34-35
一天凌晨,侦探韦伯的电话铃急促地响了起来,电话里传来了一个女人哭泣的声音:“我叫海伦,韦伯先生,请你快来,有人杀害了我的丈夫!”韦伯记下了海伦的地址。这时候,窗外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韦伯穿上大衣,围上围巾,顶着风雪冲出房门。40分钟后,他来到了海伦夫人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