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239篇
中国共产党   63篇
中国政治   148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作为本届政协的首次会议,新老委员牢记职责使命,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积极的履职意识,认真交流、撰写提案。在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各界委员和参加市政协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认真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提案积极建言履职。本次会议共收到提案1082件。其中,党派提案18件,团体提案5件,界别提案6件,专委会提案2件,委员提案1051件。立案1055件。  相似文献   
542.
在国际民商事纠纷解决过程中,送达是民事诉讼和民事仲裁的重要环节。电子送达则是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送达方式,其立足于国际司法协助制度之中,具有新的内容和特色。实践中,域外电子送达的方式包括电子邮件送达、网上公告送达和国际司法协助送达。域外电子送达顺应现代办公模式的新发展,有利于提高涉外诉讼效率和维护司法公正。当前域外电子送达面临着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当事人不配合、国外法律不允许的情形。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完善域外电子送达的相关立法、强化与当事人的沟通和完善双边司法协助机制。  相似文献   
543.
电子送达是现代科技影响司法制度的直接体现,也是高效司法契合科技发展的现实需要。但司法实践中电子送达适用缺乏刚性的规范指引,导致存在突破先行法律规定的危险,在既定法律框架下探索有效的电子送达迫在眉睫。以实名制手机支付软件为载体的送达新模式,可以为破除在适用传统电子送达方式中遭遇的"受送达人同意""媒介安全""抗辩理由""送达标准"等困境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44.
王卿 《北方法学》2014,(3):77-84
美国《外国主权豁免法》明确规定了对外国国家的送达程序,以区别于《联邦民事诉讼法》中的送达程序。这些特殊的送达规则以及送达实践强调被送达的外国国家实际接收和接受送达的效果,更加注重程序公正,在某种程度上给予外国国家更多的正当程序保障,增强审判程序和判决的可接受性,减少或避免国家豁免诉讼可能带来的政治风险。中国应对在美国法院被诉时,应当充分利用美国《外国主权豁免法》中的送达规则和实践,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尊严和主权。  相似文献   
545.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规定:交通警察一人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在当事人拒绝签字、拒绝签收的情况下,应当在处罚决定书上注明。这种"注明"是否等于告知、能否代替送达是一个未明确的问题,它在实践中会影响到执法和当事人的权利,以及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546.
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好市多诉欧米茄案展开,通过回归基本版权理论,论证了版权平行进口中"首次销售原则"适用的根本性问题。提出(1)研究"首次销售原则"问题,根据产地加以区分的做法缺乏理论依据;(2)国内法对 "首次销售"行为之效力的认定是关键;"首次销售原则"与版权地域性、独立性无关。换言之,"首次销售原则"的适用条件中是否包含地域限制,纯属一国国内立法与法律解释的问题。这取决于各国对版权人能否从域外"首次销售"行为中完全获偿这一问题的回答。因此"首次销售原则"本身的地域性限制只是一国在制度设计上的选择,属于对版权限制的反限制,而并非该制度的天然特性;也并非源自版权的地域性特征,两者切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547.
裁判文书上网对推进司法公开而言意义重大,但裁判文书上网又是一项全新的的工作,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总结反思,研究探讨解决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裁判文书上网工作深入开展并实现预期效果,乃至真正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无疑非常必要。本文拟就裁判文书上网工作中碰到的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从应然的层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原则vs具体:裁判文书上网的规范依据  相似文献   
548.
由于网络环境下首次销售原则的适用基础发生改变,各国立法和司法对其能否延伸适用于数字作品二手交易莫衷一是。Used Soft案开创了首次销售原则的网络适用,这为数字作品的二次发行留下了适用空间。首次销售原则在网络环境中面临的网络发行行为的界定、交易性质的厘清以及复制行为的定性等三个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使数字作品二手市场的合法性有被承认的可能性,这将对数字出版业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国应借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契机,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对首次销售原则作出规定,并限制其网络适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549.
雷达 《中国公证》2014,(4):56-58
正尽管保全证据公证是一种诉讼外的保全证据行为,但由于民事诉讼法给予公证证据较高的采信度性,保全证据公证文书往往能在诉讼中起到决定诉讼走向的关键作用。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对公证证据分外重视,一般不会轻易否定公证证据。但是偶尔也会出现了一些公证证据未被法院采纳的案例,其中很大一部分发生在保全证据公证领域,因为此类公证往往就是为诉讼准备的。问题症结在哪?是法院对保全证据公证要求过于苛刻,还是公证机构自身就存在过错?  相似文献   
550.
知情权作为一项基本宪法权利已被广泛认可,民事诉讼法作为国家基本法律之一从法律位阶上受宪法约束。因此,从宪法知情权的角度切入来分析民事送达制度,并将知情权引入民事诉讼领域,将使民事送达活动摆脱纯粹技术性制度设计的桎梏,从根本上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基本权利。本文将知情权的特征借鉴到民事送达制度中,寻求两者在平等性、真实性、充分性和及时性等四个维度的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