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60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23篇
各国政治   68篇
工人农民   84篇
世界政治   6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95篇
法律   716篇
中国共产党   10556篇
中国政治   6599篇
政治理论   3817篇
综合类   3607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379篇
  2022年   380篇
  2021年   393篇
  2020年   376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402篇
  2015年   563篇
  2014年   1540篇
  2013年   1985篇
  2012年   2423篇
  2011年   2958篇
  2010年   2521篇
  2009年   2069篇
  2008年   1864篇
  2007年   1340篇
  2006年   1268篇
  2005年   971篇
  2004年   933篇
  2003年   945篇
  2002年   841篇
  2001年   737篇
  2000年   31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隗金成 《学理论》2014,(7):16-18
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的重要战略地位,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策略方法,使全党全国人民得以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和团结一致的精神状态推进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成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必须长期坚持的科学理论和指导思想,对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一个逻辑起点和发展过程。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把研究视角转向印度、俄罗斯和中国,提出了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指导这些国家工人革命。帝国主义时代,列宁继承和发展了东方社会理论,提出帝国主义理论,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苏维埃俄国;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邓小平等党的领导人继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逻辑上看,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一国实际相结合的开端,列宁把这个结合在俄国实践化并获得成功,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革命导师的这一优秀理论品格为榜样,致力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更深程度和更广范围的实现中国化。  相似文献   
993.
赵晓呼 《求知》2013,(12):18-20
全党动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战略思路和"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重要要求的核心内涵和主要任务。本文对全党动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性、贯彻举措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党校工作实际,着重对如何把党校办成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探索,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994.
正内容介绍:本论文系列由《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中国境遇与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1 )、《软实力的价值之轴》(《高校理论战线》2010. 9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光明  相似文献   
995.
《求知》2014,(7):25-26
<正>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据党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丰富了群众路线的内容,探索出独特的执政规律,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一切依靠群众"。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这是全国人民所期盼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人民群  相似文献   
996.
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既是一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文章主要探讨讨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学术研究的专业化;二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三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教育农民;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理论灌输;五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通俗化.  相似文献   
997.
斯大林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在成为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之后,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斯大林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逻辑前提、人民的主体地位、关键群体、干部的要求和教育方法等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借鉴,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上也出现了重大的失误,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998.
胡一峰 《党的文献》2018,(1):115-122
社会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底色",也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学术文化政策、评价史学思潮和论争的基本理据。从1924年开始,以上海大学为起点,社会发展史宣教工作逐渐推广,至1950年,全面渗入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了深远思想影响,不仅成为史学工作者著书立说的基本前提,而且成为人们认识历史的"取景框"。回顾社会发展史宣教历程,归纳其主要特征,对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中国的命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实践论》《矛盾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殊品格的经典著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代表性著作,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实践论》《矛盾论》对19世纪30年代民族问题的呈现、民族解放道路的探讨以及解决民族问题思想方法的阐释,其中隐含了特殊的民族视野。深刻体会《实践论》《矛盾论》的民族视野,不仅对于正确评价《实践论》与《矛盾论》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000.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不同场合对家风、家教作了系列重要论述,由此形成了习近平浓厚的"家国情怀"理念。从唯物基础看,丰富的个人实践经历、崇高的人生理想抱负及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继承,是习近平"家国情怀"理念得以形成的内外动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习近平"家国情怀"理念既是唯物论,也是辩证法;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既是群众观,也是价值论。坚持习近平"家国情怀"理念的根本遵循,就是要提升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信,就是要恪守为民造福的本质初心,就是要凝聚社会核心价值共识,就是要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发展的前途命运相结合,不断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养分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