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被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祁连山及横断山脉所环绕,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和甘肃省西南部,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海拔3000-5000米,超过6000米、终年积雪的山峰不计其数,为东亚、东南亚、南亚各大  相似文献   
12.
3年前,59个上海干部去援藏。 有人说,他们是去“镀金”的。但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长期生活,高原反应让人“睡着没睡着不知道,吃饱没吃饱不知道,生病没生病不知道”;  相似文献   
13.
来到浪卡子县这个海拔近5000米的地方,本来连续几天都没有高原反应的记者突然感到了胸闷和轻微的头疼。接近下午六点的时候,浪卡子县静得出奇,几乎很少看到有人在路上行走。李跃云告诉我们,这边海拔高、气候干旱,很多人一来这就受不了了。以前不少朋友前来看望,都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有的甚至被抬着下去了,以后来的就越来越少了。在西藏,我们所到之处都受到了援藏干部的热情欢迎。与其说他们是出于对采访组的尊重,倒不如说借这样的一个机会,来倾吐自己的心声。的确,在这片高原,他们太寂寞了。  相似文献   
14.
提孜那甫村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西北部,属于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东部。学者门根据整个帕米尔地区的地貌,以帕米尔地区的河流为界,把帕米尔分为八个部分,俗称“八帕”。提孜那甫村位于“八帕”中地势最高的塔格敦巴什帕米尔,塔吉克语称“巴勒库尔帕米尔”,意思为“最高的山、群山之首”。因此提孜那甫村四周都是连绵的雪山,从村子里往北仰望,高耸着的便是塔吉克人心中的圣山——被称为“冰川之父”、“万山之祖”的慕士塔格峰(海拔7509米),当地人习惯把通过慕士塔格垭口进入塔什库尔干和提孜那甫一带的外来人,称为“冰山上…  相似文献   
15.
回想西藏边防15天的当兵锻炼,我感觉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对边防官兵崇高精神的追寻之旅。体会之一:到西藏,才深知高原军人的不易。刚踏上西藏大地,胸闷、头昏、乏力等高原反应就让我领教到高海拔的艰难,深切体会到高原生活的不易。我所当兵的连队是西藏军区边防某团。从拉萨贡嘎机场到连队要乘车行进10多个小时,翻越4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一路上山势险要、  相似文献   
16.
龙年六月,笔者从西客站出发,踏上了前往拉萨的T27次列车。短短40几个小时,从海拔100多米上升至5000米以上,可谓"平步青云"。有人讲"看景不如听景",还有人鼓吹"卧游":躺在沙发上,裹在被窝里即可周游世界,悠哉美哉。殊不知,这样的感觉再"逼真"还是虚的、假的。你没有进入那个"氛围",你没有身临其境,就不可能有"真切"之感。我要说,西藏之旅,不虚此行。  相似文献   
17.
雪域高原,披挂严整的某新型战机正待命出征。"起飞!"随着飞行指挥员一声令下,空军航空兵某师副参谋长李卫国等4名飞行员精神抖擞地驾机升空,直刺苍穹??该师飞行员良好的身体、心理状态,与上次到高原后整夜失眠、头痛欲裂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巡航归来,李卫国感慨地说:"我们能自信地守卫西南领空,多亏有俞梦孙院士这个坚强的  相似文献   
18.
在医学领域,寄生虫学研究范围正逐步得到拓展,但唯独高原寄生虫学领域,因缺少相应的研究环境而成为薄弱领域。对于从事这样一项资料稀缺的课题研究,王虎心里明白.要在这个研究领域有所建树,用三五年的时间能否出成果很难预料,而且要在高海拔缺养环境中完成,其艰辛可想而知;但责任感使王虎别无选择。随后的5年,他常年累月奔波于荒郊野外,足迹遍布青海的山山水水。为了取得详尽资料.在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他同课题组成员解剖各类动物达上万只.相当于一个专职屠宰工作者2—3年的工作量;为采集实验动物,有时一天要在茫茫草滩上步行数十公里;为使研究工作顺利进行,课胚组成员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经常日食夹生饭,夜宿寒风中;为弥补科研经费的不足,王虎夫妇本不薄的收入却时常捉襟见  相似文献   
19.
刘瑜 《党政论坛》2014,(22):64-64
我的快乐很少,当然我也不痛苦。主要是生活稀薄,事件密度非常低。我的典型的一天就是:一个人。书、电脑、DVD。一个星期平均会去学校听两次讲座。工作日平均会跟朋友吃午饭一次,周末吃晚饭一次。多么稀薄的生活啊,谁跟我接近了都有高原反应。  相似文献   
20.
玉树地震,他三天三夜没合眼,带领搜救小组克服高原反应徒步行进,终在海拔4900米的雪山上救下9名被困牧民,火灾现场,他不顾建筑物随时倒塌的危险冲进火海,救出13名被困群众,《挑战不可能》节目镜头前,他完成了"蒙眼在灯泡上割钢丝"的极限挑战,以精湛技艺征服观众,训练场上,身为"铁教头"的他不顾训练老伤,亲自上场,只为给队员做好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