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08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混合斑精液的DNA提取工作中,经常应用到的方法包括有机法、Chelex法、磁珠法等。实验应用20例不同检材,对同例检材用三种提取方法进行实验,实验以检验分析获得单人的STR分型为最终的阳性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实验方法检出率间进行χ2配对检验。结果显示:20例检验中,有机法获得阳性结果为17例,检出率为85%。Chelex法获得阳性结果为11例,检出率为55%。磁珠法获得阳性结果为16例,检出率为80%。三种方法检出率进行χ2检验,有机法与Chelex法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机法与磁珠法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磁珠法与Chelex法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例实验中,有机法获得阴性结果3例,磁珠法获得阴性结果4例,Chelex法获得阴性结果9例。Chelex法与有机法比较特异性100%,灵敏性64.71%。磁珠法与有机法比较特异性100%,灵敏性94.12%。在三种方法中,综合来看磁珠法是混合斑男性精液DNA提取实践工作中比较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10年8月4日6时许,李某(男,55岁)在河中电鱼时被发现死亡。现场勘查:死者呈俯卧状斜趴于竹排上,左肘关节压在电鱼器电杆上竹竿与铁圈相结合的部位,双下肢浸入水中。竹排附近有一通过钢索固定在河中的挖砂船,船东南侧水面上1条钢索,其  相似文献   
63.
混合斑中精子DNA抽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改善混合斑中精子DNA的抽提效率。方法对不同条件下的混合斑采用不同方法提取精子DNA,进行PCR扩增及STR分型。结果联合运用Chelex法和商品化试剂盒进行精子DNA抽提,可比普通Chelex法快速、准确。结论Chelex法与商品化试剂盒的联合运用可提高混合斑DNA分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4.
对混合斑的检测分析.一直是法医学特别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文章综述了各种提取和扩展方法在混合斑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分析比较了诸多研究方法.并对混合斑中精子DNA分析的应用前景和结果评价进行了评议。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水中、油污中无电流斑电击死法医学鉴定的病理形态学依据。方法 SD大鼠28只,分为水中、油污中无电流斑电击死各1组,典型电流斑组、正常对照组、死后电击组、死后水中、油污中电击各1组共7组。采用肉眼、光镜及投射电镜观察水中、油污中无电流斑电击死大鼠皮肤和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并与其它各组进行比较。结果采用肉眼观察,生前水中、油污中无电流斑电击死大鼠皮肤未见明显电流斑。普通光镜观察,可见电击中心部位表皮变性坏死、脱落,表皮细胞变薄、致密,表皮细胞或/和毛囊、汗腺、皮脂腺发生极性化改变。电镜观察,透明层和角质层分离脱落,基底细胞肿胀、细胞器减少、核固缩,汗腺导管上皮肿胀,棘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扩张融合成泡状,线粒体肿胀空泡化;但光镜与电镜的变化与生前电击死比较不明显、典型。而死后电击组皮肤则无明显病理学改变。实验各组大鼠心肌的改变与皮肤改变类同。结论采用光镜和投透射电镜观察在潮湿环境中电击死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可为无电流斑电击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6.
Jin J  Li B  Jiao BG  Fu J  Huang H  Song Y  Peng QY  Liao ZG 《法医学杂志》2007,23(2):84-85,89,F0002
目的 分析不同死亡时间和死亡原因大鼠肝脏组织内磷酸果糖激酶-2(PFK-2)含量的变化.方法 大鼠105只随机分为三组,以不同方式(失血、窒息、断颈)处死.分别于死后0、1、2、4、8、12和24h取大鼠肝脏组织,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大鼠PFK-2变化.结果 三组不同死亡原因大鼠肝脏组织内PFK-2的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呈规律性减弱趋势.结论 大鼠肝脏组织内PFK-2的变化可以反映死亡时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7.
将重组鸡痘病毒rFPVLP-SF分别皮下接种1日龄SPF鸡和26日龄商品鸡,评价其安全性和免疫效力.SPF鸡接种后除282E4株鸡痘病毒组在接种部位出现痘斑外,其他组鸡无任何临床症状.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免疫接种后rFPVLP-SF组鸡的血清抗体水平没有显著变化,免疫后第21 d以1×105ELD50的F48E8株NDV滴鼻攻毒,观察14 d,rFPVLP-SF和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鸡的保护率分别为92%和100%,二者没有显著差异;大空斑株鸡痘病毒组和攻毒对照组鸡均全部死亡.结果显示,该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8.
细胞内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均是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二者在信号从表面受体转导至细胞核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当受到细胞外刺激时,FAK被激活而发生磷酸化,磷酸化的FAK激活下游的ERK,通过ERK改变细胞行为。这样,FAK-ERK信号传导因子就参与了细胞增殖、分化、应激、凋亡和恶变等多种生物学反应。本文对FAK—ERK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在组织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组织损伤时间推断的法医学研究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采用中和试验对 1 3 6例已知血型的分泌型人群中唾液斑里H血型物质的分泌差异与检出率进行研究比对 ,认为H血型物质在常规中和试验中检出率有限 ,其含量在O型与A、B、AB型分泌型人群中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