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4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27篇
工人农民   99篇
世界政治   45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30篇
法律   901篇
中国共产党   3437篇
中国政治   3155篇
政治理论   679篇
综合类   60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687篇
  2013年   666篇
  2012年   956篇
  2011年   1095篇
  2010年   1146篇
  2009年   919篇
  2008年   858篇
  2007年   639篇
  2006年   871篇
  2005年   565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42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王颖  张瞳 《工会博览》2006,(11):16-17
草桥养花种草的历史已有数百年。上世纪90年代,草桥人确定了以花卉种植为龙头的产业化道路。那时,王茂春已经意识到充分发挥资源和地缘优势的重要性,他认为,思想和观念必须超前,必须敢于尝试。王茂春奉献自己的聪慧与才智,带动着草桥村开始了从卖花走向现代化的市场  相似文献   
12.
胡宗山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五次学派争论及其启示》(载《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第9期)一文中认为,在20世纪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史上,共爆发了传统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传统主义与行为主义、跨国主义与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反思主义与理性主义五次学派争论。争论既有尖锐对立、不可通约性的一面,也有着相互渗透、互相融合的一面,既展示了学科中的分歧与对立,但也在理论观点、学派建设、方法论等方面为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促进了学科建设。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3.
14.
《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和省委贯彻《决定》的《实施意见》印发以来,马鞍山市委党校紧紧围绕《决定》和《意见》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突出主体班次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加大了跨世纪中青年干部的培训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1年9月2002年2月举办的第二十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就是一个缩影?这期培训班首开了我校历期青干班中的几个“首次”:首次实行全封闭管理、首次进行军事化训练、首次把学员派驻到农村经受锻炼、党校主体班次新大楼也是首次为本期青干班开放使用。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05,(7):F002-F002
黑龙江垦区农业装备水平在全国领先,具有与世界发达国家相当的农业机械化和劳动生产率水平。农机总动力已达368万千瓦。现有大中型拖拉机2.39万台,大型自走式联合收获机8369台、粮食处理中心200座、现代金属粮仓1757座,农用航化作业飞机26架,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高达91%。在新世纪的跨越性发展中,黑龙江垦区着眼于精准、高效、环保的现代农机装备工程成为新世纪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亮点。  相似文献   
16.
回首刚刚过去的20世纪,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这个世纪已经深深地烙上了社会主义的印记,无论是它的高歌猛进,还是它的艰难曲折,都构成了色彩斑澜的历史画卷的主页。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崭新事物,任何对它作简单化的理解和判断都是不科学的。我们所应采取的科学态度是,既不沉湎于成就之中而洋洋自得,也不面对挫折失败而自哀自怨,灰心丧气,而应该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把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而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前提,20世纪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充分说明了这一点,21世纪社会主义的振…  相似文献   
17.
30年代是中国20世纪学发展中的重要转折时期,在其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学论争,学讨论乃至学批评中,都能发现30年代学论争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特点的遗存,因此,本的探讨对加深理解30年代乃至整个20世纪学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章分别从学论争的起因,论争中各方所关注的重心、论争各方的心态,对话的基本方式以及看问题的角度等等方面,论述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一系列重要学论争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显的特征,并进而分析了这些特征得以形成的30年代特殊的政治化语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世界局势变幻莫测……加入世界国际贸易组织后,中国面临着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不断接受着各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都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处理好国际事务中方方面面的关系,要解决好国内千头万绪的问题,我们的党迫切需要有一批执政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党政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9.
黄燕 《行政法制》2006,(1):20-22
一、法律文化的概念 关于法律文化的理论研究,中国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在外国学者们早已致力于此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最早提出“法律文化”概念的学者是美国法学家拉伦茨·弗里德曼,他在1969年发表的《法律文化与社会发展》一文中提到:“‘法律文化’概念涉及大量有关的思想,首先它涉及公众关于法律制度的认识、看法和行为方式。尽管每个人对于法律制度的看法不同,但一般说来,在不同的国家或群体中还是有一定的看问题的方式,从而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各种法律文化是习惯法的主要部分,这些习惯法与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此后就法律文化释义的问题,学者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至今为止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论。目前我国学者对此也莫衷一是,并未形成统一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40年代,沈阳女作家白朗(刘东兰)的报告文学《八女投江》,描写东北抗日民主联军的8位女战士,在与日军激战中身陷绝境,高呼"不能凯旋归去,只有光荣赴死",毅然手挽着手一起跳入波涛滚滚的洪流中,壮烈殉国.这篇报告文学当时震动了全国各大解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