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47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1篇
法律   160篇
中国共产党   67篇
中国政治   98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18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八大从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两方面对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改革进行了探索,文章认为这些有益的探索初步指明了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起点。  相似文献   
12.
论新世纪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入新世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体制。公共行政体制下的政府是公共型政府、公正型政府、民主型政府、法治型政府、有限型政府、分权型政府、透明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效能型政府和责任制政府。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体制。必须切实解决传统行政体制中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实现政府体制转型。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所确立的主题和基本内容 ,为建设以民主政治为核心的宪政国家指引了方向。十六大报告的主旨将在六个方面对宪政的发展产生影响 :小康社会初步奠定宪政的社会基础 ;扩大基层民主是宪政建设的立足点 ;完善财产制是对宪政经济基础的巩固 ;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以及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是宪政必备的两个要素 ;解决“三农”问题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是宪政实施的社会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4.
面向新世纪的地市党校图书馆建设,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为教学科研服务上,逐步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图书馆的转变,要办出党校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适应新世纪对军事人才的要求 ,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军事人才成长的动力激励机制、竞争择优机制、相关干部的交流轮岗机制、领导干部的能上能下机制等 ,以保证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人类的命运有赖于经济全球化的科学合理发展,更需要文化融合的持续健康升华.儒家学说既提供了一系列经济伦理价值,又提供了一整套社会伦理基石.它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意义深远,对于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17.
人口结构、就业形态、新时代的健康政策与脱贫攻坚任务、技术发展等宏观环境,为“十四五”时期医疗保障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立足“十一五”到“十三五”医疗保障从无到有、从制度全民覆盖到实践全民覆盖、待遇水平持续提升、各项机制跨越式发展等发展脉络,“十四五”时期医疗保障的发展思路应定位于守正、发展与创新。第一,坚守公平共享与切实保障的发展理念;第二,回应健康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医保制度现状,在待遇保障、筹资机制、支付方式、基金监管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第三,直面新形势的新挑战,在新业态人员参保、大病保障、医疗保障与公共卫生资金统筹衔接等方面实现创新与突破。目标是在“十四五”时期实现一个全民享有、公平适度、法治规范、高效便捷、协同联动的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8.
适应新世纪警务工作的需要 ,建设高素质公安队伍 ,关键在教育。针对青年的思想实际 ,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 ,坚定不移地走政治建校道路 ,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思想素质 ;贴近公安工作实践 ,紧紧瞄准实战需要 ,培养学生过硬的公安业务素质 ;强化警体技能和实战技能训练 ,锻造学生强健的体魄和过硬的自卫擒敌本领 ;加强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培养具有广博知识面、良好人文精神和博大人文胸怀的新型现代警官  相似文献   
19.
The United States is experiencing growing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but currently receives a limited policy response from its national leadership. Within this policy void, many state governments are stepping up and taking action on adaptation planning. Yet we know little about why some states adopt State Adaptation Plans (SAPs), while others do not.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factors that predict the emergence of SAPs, both in terms of policy adoption and policy intensity (goal ambitiousness). Applying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theory, I consider 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internal state characteristics, regional pressures, and test for conditional effects between government ideologies and severity of the problem. The results show interesting differences between predictors that influence policy adoption and ambitiousness. States are more motivated to adopt a policy when faced with greater climate vulnerability, have more liberal citizenry, and where governments have crossed policy hurdles by previously passing mitigation plans. The intensity of policies and goal setting, moreover, is more likely to be driven by interest group politics and diffuse through policy learning or sharing information among neighboring stat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regions. These findings support an emerging scholarship that uses more complex dependent variables in policy analysis. These variabl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differentiate symbolic from substantive policies and capture finer information about predictors of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从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到“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论断,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和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把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作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根本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