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8篇
  免费   119篇
各国政治   189篇
工人农民   74篇
世界政治   1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7篇
法律   1176篇
中国共产党   180篇
中国政治   442篇
政治理论   410篇
综合类   14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821.
西部行政执法环境的改善离不开媒体的舆论监督。然而舆论监督与行政执法环境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不协调性。行政执法机关与新闻媒体之间应建立信任与合作的互动关系,促成行政机关、媒体与大众之间充分的交流与沟通,进而形成良性的舆论监督环境,最终达到宣传执法形象,化解执法矛盾,促进执法效率,实现西部行政执法环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22.
将国家机关、国有事业单位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会导致大大降低相关犯罪的刑罚成本,并不利于对此类犯罪的预防。根据以经济分析法学方法进行的分析,国家机关、国有事业单位均不宜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823.
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被告一方不能出庭参加审判活动时,法律规定需按照缺席判决程序处理。而我国关于缺席判决制度的规定比较粗糙。为此,需借鉴他国经验,对我国缺席判决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24.
随着国际法的不断发展,传统国际法理论不断受到质疑和挑战。国家能否构成国际犯罪、应否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已成为国际刑法学界争论的激烈问题。国内外刑法论著中有关国家犯罪和国家刑事责任问题的观点大致有四种。确立国家犯罪及其刑事责任有据可依。  相似文献   
825.
江泽民法治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加强社会主又民主法制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民主与法制紧密结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立法工作;加强经济法治;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维护法制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加强法制教育;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设政法队伍;认真学习法律和法学知识,加强法学研究和建设;强化法律监督;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等十三个方面对江泽民法治思想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826.
罪刑法定原则是现代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是否存在罪刑法定原则有肯定说与否定说之争。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在于保障人权,适用准则是禁止类推,它与“人治”根本相分离。现代罪刑法定原则与中国古代社会的罪刑法定具有本质上的异质性,我国古代的罪刑法定只是一种思想,并没有上升为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而且,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奉行专制体制和人治统治,罪刑法定原则欠缺生长的现实土壤,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的罪刑法定思想不可能发展成为罪刑法定原则,也不可能成为保护犯罪人的大宪章。  相似文献   
827.
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也关系国家未来。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共担责任,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工作机制;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关爱教育网络;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建立综合性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828.
Richard Tuck locates a conundrum in the Hobbesian world view. Whereas the nation-state is desired to effect the pacification of the domestic sphere, a world state and the promise of global pacification is feared. Kant’s strong program for perpetual peace is presented as a moral imperative to establish through legal means a world republic based on reason and individual autonomy. Kant emphasizes the empirical impossibility of a world republic and hence advocates the weaker program of a world federation of states. This essay argues not the empirical but the logical impossibility of Kant’s strong program and by extension any program of perpetual peace that claims to be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mere’ peace as truce. In so doing this essay distinguishes between political theory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the ontological priority of peace and political theory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the ontological priority of violence and argues for the necessity of thinking the latter.
William RaschEmail:
  相似文献   
829.
听力正常人听性稳态反应阈值与纯音测听阈值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Yang XP  Fan LH  Zhou XR  Zhu GY 《法医学杂志》2008,24(4):248-251
目的 通过比较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s,ASSR)阈值与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阈值,为ASSR技术应用于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提供技术数据。建立本实验室ASSR阈值与PTA阈值的校正值。方法 对27例(54耳)正常听力志愿者进行PTA及500、1000、2000和4000Hz的ASSR测试,采用配对t检验法比较测试耳ASSR闽值与PTA阈值的关系;并验证Smart EP-ASSR测试系统校正后的ASSR阈值与PTA阈值的一致性。结果 正常耳ASSR阈值较PTA阈值高(P〈0.05),各频率差值:500Hz为(22.04±5.79)dB,1000Hz为(11.02±5.44)dB,2000Hz为(12.59±5.89)dB,4000Hz为(17.78±7.25)dB;仪器校正后的ASSR阈值与PTA阈值的差值:500Hz为(-3.96±5.79)dB,1000Hz为(0.02±5.44)dB,2000Hz为(-0.41±5.89)dB,4000Hz为(-1.25±7.25)dB。结论 听力正常人ASSR阈值较盯A阈值高,其差值在各频率不一致.平均为16.9dB。ASSR用于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中评估行为听阈时,ASSR阈值需要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830.
Recent scholarship has emphasized the need to develop a polymorphic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regulatory state.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is theory-building project by outlining a research agenda for exploring the symbiotic interactions and tensions between the regulatory and carceral morphs of the state. Using the case study of cannabis legalization reforms in the United States, we argue that the legitimation deficits of the carceral state stimul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new regulatory frameworks for governing social problems that were traditionally handled by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We demonstrate how the polymorphic approach illuminates the ways in which the regulatory and carceral morphs of the state compete for influence over shared policy domains, but also complement and reinforce one another. Thus, rather than precipitating the demise of the carceral state, cannabis legalization reforms sustain a bifurcated governance structure perpetuating long-standing patterns of using drug law as a means for racialized social contr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