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6篇
  免费   80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834篇
中国共产党   68篇
中国政治   176篇
政治理论   83篇
综合类   6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要建设法治政府,需要规范行政立法听证行为,我国《立法法》虽然对行政立法听证制度有明文规定,但条文过于简单,不具有操作性。因此,我国行政立法听证的范围、听证的物质保障、听证的主持人制度、参与人制度、笔录效力制度、运行程序制度都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72.
程序的多重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序是法学(法律)的一个独立范畴。由于语境不同,中西方对“程序”的理解有较大的差异,国内学者对法律程序进行解释时存在误读现象。完整地认识程序,需要完整的观察视角。只有从人权、法治、民主和经济等多元视角来诠释法律程序的价值和功能,才可能较完整地认识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3.
面对中国的法学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通过对 2 0 0 3年所发生的孙志刚事件和刘涌案的反思 ,指出中国的法律人必须重新在中国的环境中理解法律 ,在中国社会变迁的时空中来理解中国的法律问题 ,要更多用中国人自己的眼光和视角 ,审视包括法律人自身的一切。  相似文献   
74.
胡卫平* 《证据科学》2012,(4):480-488
指纹鉴定标准是指纹鉴定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指纹鉴定理论和实践中形成的最低特征数量标准、质量—数量标准、面积—质量量化标准、拓扑学方法和标准、形态学方法和标准等均有其局限性.运用统计学理论和贝叶斯定理建立指纹鉴定结论概率化方法和评价标准,不仅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且也可以避免指纹鉴定标准之争,使指纹鉴定从经验走向科学.通过统计每枚指纹平均细节特征数量和每类特征的出现率,可以计算出两枚指纹匹配的概率值,进而对概率结论的可靠性作出分析评断.  相似文献   
75.
论知情权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知情权是当代法治社会中的一项基础性人权,但现存法律制度对知情权却存在着规范供给严重缺乏、理论支撑相当乏力的重大缺陷。本文试图从法理学的视角对知情权的概念与范围、知情权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价值、知情权的特征和行使原则、方式、知情权的法律缺失与对策等系列问题进行系统探索,以期对知情权有一个全面和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6.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法理念转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走向和谐社会的进程在法律领域的展开表现为建立新型的宪政,而建立宪政的理论前提就是重构法的理念。实现法的根本理念的转换应当从对过去一个时期奉行的阶级专政的法律理念的反思和批判开始。应当在这种批判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和定位人的法律角色、法的逻辑构造方式、法的正义观念等。  相似文献   
77.
王方玉 《北方法学》2020,(2):118-128
亲情正义与规则正义的立论基础不同,导致涉亲情案件中依法律规则的裁判结果与社会的情感评价可能冲突。亲情正义强调亲情伦理,思考问题充满感性和区别对待,更注重亲情带来的义务要求。而规则正义强调法律至上、理性思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注重平等对待。为弥合二者冲突,借鉴不同地方的法治经验实属必要。立法和司法也应更积极回应亲情正义的要求,清晰界定涉亲情案件中对事、对人的适用范围,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如此方能实现法律与情理的合理互动。  相似文献   
78.
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其原因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法律和道德两个方面论及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并且提出要实行以“德治”为主、以“法治”为辅的方针来“教育、挽救、感化”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79.
胡初中 《政法学刊》2013,(6):121-124
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与经济社会转型的加速,社会管理创新的滞后,客观地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如此,给政府和公安司法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强化执法为民的履职能力建设和司法机关自身安保力量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标准。但检察机关基层法警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履职能力的客观要求,差距较大。所以,推动检察机关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的持续发展,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0.
周庆峰 《政法学刊》2013,30(3):66-71
韩非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系统地考察了历史统治经验,在先秦法家人物的基础上全面发展了法治理论,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但限于历史条件,韩非的法治理论显现出了为君主专制服务的工具性以及法治手段的极端性,这和现代法治理念相差甚远,但是其中的法本理念、法不两适、法不阿贵等对现在的法治建设依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