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9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7篇 |
工人农民 | 7篇 |
世界政治 | 5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2篇 |
法律 | 121篇 |
中国共产党 | 1篇 |
中国政治 | 24篇 |
政治理论 | 9篇 |
综合类 | 8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9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At the time of this writing, Android devices are widely used, and many studies considering methods of forensic acquisition of data from Android devices have been conducted. Similarly, a diverse collection of smartphone forensic tools has also been introduced. However, studies conducted thus far do not normally guarantee data integrity required for digital forensic investigations. Therefore, this work uses a previously proposed method of Android device acquisition utilizing ‘Recovery Mode’. This work evaluates Android Recovery Mode variables that potentially compromise data integrity at the time of data acquisition. Based on the conducted analysis, an Android data acquisition tool that ensures the integrity of acquired data is developed, which is demonstrated in a case study to test tool's ability to preserve data integrity. 相似文献
23.
黄芬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11(1):31-36
《物权法》第107条是关于遗失物的善意取得的规定。仔细研读这一条款,就会发现它有几个问题需要分析:遗失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第107条规定的原权利人的返还请求权的性质,以及如何理解原权利人的有偿回复义务?第107条属于善意取得制度的特别规定,原权利人的返还请求权兼具有形成权和请求权效力。在有偿回复的情形,原权利人现实提出对价支付是原权利人返还请求权发生效力的条件。 相似文献
24.
民用航空器是否适用以及怎样适用留置权法律制度,我国在立法及司法实践上均接近空白,而这种空白状态可能导致民用航空器权利的不稳定,不利于其价值的充分发挥。探讨了商事留置权、留置权的善意取得等法律理论问题。在对国际法及国外相关规定进行阐述分析后,为填补我国相关立法空缺,规范民用航空器留置权的行使,根据民航发展的特点及现实国情,提出在对民用航空法进行修改时,增加民用航空器留置权相关规定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5.
26.
金融市场的基础是信用 ,没有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 ,不可能建立完善的金融链条。评价信用应使用一种综合评价标准 ,而不是局限于某一具体的行为或财产清偿能力 ,必须综合考虑财产、客观行为、主观诚信以及法律条件等各种因素。我国目前金融信用状况比较糟糕 ,必须加强金融信用制度建设。金融信用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核心制度主要包括征信制度、信用评级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对金融信用的规制还需要外部调控、约束和管理制度 ,通常是政府和自律组织为了防止失信行为泛滥、信用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不正当竞争而进行的调控、监督和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7.
刘耀东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18-25
在通谋虚伪表示及被欺诈之情形,民法关于"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之规定与善意取得制度应可并存。而于胁迫之情形,"撤销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应优先于善意取得而适用,盖惟如此方可践行私法自治之原则。在意思表示错误之情形,不发生意思表示瑕疵与善意取得之关系问题,善意第三人可径直依善意取得而主张其权利。第三人若知悉其前手交易之可撤销性,其非但不得主张"撤销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亦不得主张依善意取得而受保护。 相似文献
28.
郭云峰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5(4):63-66
动产抵押权公示方式的选择对动产抵押权制度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占有公示方式、登记公示方式、各国动产抵押权立法实践、与善意取得制度协调等不同视角分别考察动产抵押权的公示方式的选择有助于得出正确的结论;动产抵押权的公示方式的最佳选择是登记与占有公示方式的结合;占有的功能在于使抵押权在交易过程中呈现出可识别的特征,满足动产交易要求;登记的功能应当是确定抵押权是否具有对抗一般债务人与其他抵押权人的效力。 相似文献
29.
丘志乔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18(5):44-48
善意取得与无权处分是相互区别与联系的两种法律制度。《民法通则》未规定善意取得及其与无权处分的关系。《合同法》关于无权处分的规定存在疏漏并与善意取得的适用有冲突,应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予以理顺。物权法草案中善意取得之规定有待进一步检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30.
赵迎新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3):52-54
即时取得是现代民法中保障交易安全的一项重要制度,占有改定作为动产交易的一项特殊交付方式应当适用即时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