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0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2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ffect of the expected closeness on turnout for 56 direct-democratic votes held in Switzerland between 2012 and 2015. It is the first study to measure the expected closeness by using data obtained from prediction markets. It clarifies empiricall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xpected closeness and the levels of turnout in direct democratic votes showing that the expected closeness of the result exerts a positive effect on participation levels.  相似文献   
12.
贺琦 《学理论》2011,(19):55-57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进行经济研究的前提假设,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为经济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假设的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的本性也是发展变化的,不能单从经济方面去界定人的本性,只有把人看做不断发展的、全面的人才是对人的正确认识,从这一方面来说"理性经济人"假设又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应该对"理性经济人"假设作辩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美国语境中的“法律人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像法律人一样思维"的论题不仅涉及到法律思维的种种基本问题,也与法律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直接相关。但是,对它的理解却众说纷纭。法律人思维不是一种独立的思维类型,而是在特殊目的(权利与义务的确定)、制度化程序(程序规则)约束之下,于对抗性对话框架中(说服性对话)构建、分析、批判法律论证的思考活动。其基本特征是,针对一个法律主张,构建和表达合情理的论证,以获得一个合乎自己预期的法律裁决;它的核心是发现、分析和评价理由。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关于公共政策合法性的论证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层面:首先,公共政策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市场体制失灵的弊端不断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亟需加以矫正,这种矫正是无法通过市场体制内在的私人理性来完成的;其次,引导社会长远发展的智慧之光,还是所谓的集体共同理性,而这一理性需通过公共政策来实现;第三,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日,世界大同的倾向将随历史的进步而日益得到人类的认同,人类的合作前景将会大于竞争前景,趋势是超越私人理性。即便如此,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也不容否定。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市场运行和公共政策之间的良好配合关系,充分发挥好两方面的作用。本文专门就市场体制下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基础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正式施行。如何正确理解行政公开的重要意义,是理论研究的需要.更是行政法治实践的需要。从行政公开制度对当前我国行政法治建设基本价值目标之意义的角度来看,行政公开制度对于行政合法性、合理性和正当性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因此加速完善和发展行政公开制度是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卢梭的思想博大精深,其法律思想包含于政治思想中,他强调法律的实质合理性,漠视法律的形式合理性,这一点在他的刑法思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重点分析的是政治法,并认为"只有构成政府形式的政治法"才与他的主题有关,但是,刑法思想在《社会契约论》中却特别显眼,也非常能反映卢梭的法律思想,因此,对卢梭法律思想的考察就从其刑法思想开始。  相似文献   
17.
在白银东坪灌区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先外后里”的习惯规则,本文阐述其形成过程、合理性以及对当地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提出如何解决由于该规则导致的“早收”现象的问题。以此为视角来理解通行权的形成过程以及《物权法》对相邻关系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金梦 《政法论坛》2021,(1):29-40
人类设计算法、运用算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活水平并优化社会结构.算法黑箱存在的前提预设是人类对因果关系的认知断裂,算法黑箱针对自动化决策过程中特定的算法用户.在一系列的数据代码背后是算法主体的行为目标和价值选择,不同价值选择加上算法的涌现性和自主性的复杂特质导致相关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冲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早期乡土文学是在启蒙理性的追求、时代的批判与俗世的阐述大背景中展开的。批判性主题的展现、理性价值的求取、乡土文化隐喻是早期乡土文学现代性特征的主要表证。早期乡土文学是乡土作家们带着理性的审视、反省态度进行文学创作的结果,是在民族性视野中"人的发现"启迪基础上的"故乡的发现"。比照30年代以后文学发展的历程,可以说,中国文学"走出中世纪"的标志是早期乡土作家站在民族性认同的话语背景中,在创作乡土文学时对文学现代性的求取。  相似文献   
20.
清代州县讼事虽无系统的法定程序,在实践中却自有一套章程。通过诉讼档案和官箴的相互参证,呈告、批发、查唤、诉禀、和息与审断、复禀与上控、具结等一系列程序得以重构。清代州县的讼事,以文书为核心,可以说"无文书,无诉讼"。并且,这些文书与程序呈现明显的互动结构,显示出浓厚的沟通理性。同时,不同诉讼环节有不同的文书,不同州县的文书又具有鲜明的共通性,这种高度的规范性正是帝制中国文牍理性的结晶。尽管从性质上说,清代州县的文书与程序属于一种前现代治理的文牍技术,但在现代法治来临之前,文牍理性可能是清代司法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