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4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Violent behavior appears to result from a complex web of interacting genetic as well as environmental factors. Psychopathy is a strong predictor for relapse in violent acts. The current review shed light on rapidly expanding knowledge in brain imaging related to violent behavior and psychopathy. A literature search was performed in PubMed, Cochrane and PsycInfo combining the key words: mentally disordered offender/aggression/violence/ crime/forensic psychiatry/brain imaging neuroimaging/fMRI/MRI/PET/SPECT/lack of empathy/psychopathy and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The reviewed material, which consisted of 48 articles, indicates a rather strong consensus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dysfunctional parts of the frontal and temporal lobes and violent antisocial behavior and psychopathy. In future studies, it would be useful to focus on the limbic system and to investigate which parts of the frontal lobes and cerebral networks that are of interest in the psychopathic personality. Moreover, the reviewed material highlights some of the methodological difficulties in this area of research such as selection bias in the recruitment of patients, inadequate matching of control subjects, and sometimes incongruous results. In the future we hope that brain imaging can be used to map biological deviations in different offenders in order to try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different mechanisms behind violent behaviors.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参芪健心方治疗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 HFmrE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HFmrE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参芪健心方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30例患者仅接受西医基础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 BN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 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6分钟步行距离(6 minutes walking distance, 6MWD)、中医证候积分,基于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心功能分级的临床疗效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  相似文献   
33.
41例外伤性脑干出血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41例外伤性脑干出血。根据发生出血的机制分为3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脑干出血的部位、程度和型态特点进行了分析。笔者讨论了脑干出血的程度和部位与损伤至死亡时间的关系。为不同机制引起的脑干出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4.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Bcl-2及Fas-L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中Bcl-2及Fas-L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脑损伤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 自由落体法制作大鼠脑创伤模型,在伤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并取材后,进行Bcl-2、Fas-L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HE染色观察;图像处理大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Bcl-2及Fas-L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染色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挫伤灶的周围。Bcl-2在伤后30min即有阳性表达,后逐渐加深;至伤后4h达高峰,然后随时间延长,阳性细胞染色强度逐渐减弱。脑挫伤后30min,损伤灶的周围即出现Fas-L阳性表达,随后呈缓慢增长;从伤后4h,Fas-L阳性反应的程度及数量逐渐显著增加。结论 脑挫伤后Bcl-2和Fas-L的表达在伤后不同时间,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35.
英国法上"死亡"定义之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英国判例法和医学行业标准两个方面考察了英国法上“死亡”这一概念的发展过程,阐释了传统的心跳和呼吸停止标准与脑死亡标准的关系以及英国社会目前对死亡定义所存在的疑虑和争议,并且指出了英国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英国法上死亡定义的考察,以期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脑死亡法的起草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6.
基质金属蛋白酶3研究进展及其法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质金属蛋白酶3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的重要成员,能够降解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参与组织形态发生、损伤修复、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并在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乳腺癌等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近的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3可能是凋亡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间一种重要的信号传导分子,它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加剧阿耳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中神经元变性。此外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因启动子区域5A/6A多态性与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相关,且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浓度在心肌梗死前后存在差异,有望成为法医学鉴定中诊断心肌梗死的辅助指标。脑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发生改变,提示其在神经组织修复、突触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阐明脑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变化规律,可能提供一种推断脑损伤时间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7.
实验性脑挫伤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的时间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以神经元特异性烯酸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作为标记物,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不同存活时间中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发现,伤后3h可见NSE和GFAP染色变化,且随着存活时间延长,脑皮质内挫伤处周围神经元逐步减少,而星形胶质细胞则逐渐增加,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为脑挫伤后早期存活时间的推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本文采用33只家猫,颅内硬脑膜外埋置胶囊,按颅腔容积10%注水,产生持续性颅内高压,致使:1.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呼吸减慢甚致停止,脑电平直;2.枕骨大孔疝形成,疝下的小脑组织碎断、播散到脊髓蛛网膜下腔;3.随着人工呼吸时间(1—24小时)的延长,神经细胞坏死及溶解增多,9~12小时遍及全脑.因此.持续性颅内高压可致脑疝。全脑功能不可逆性丧失及神经细胞广泛性坏死、溶解,已处于脑死亡状态,时限是9—12小时.  相似文献   
39.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42例颅脑损伤伤者的法医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诊断按照病史资料和颅脑CT/MRI确定;精神障碍按照CCMD-Ⅱ-R、CCMD-3及龚氏修订的韦氏智力量表(WAIS-RC)确定;伤残程度评定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将所获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精神障碍以脑震荡后综合征居首位(26.2%),其次是遗忘综合征(21.4%)、神经症(16.6%)等。精神障碍以脑伤的低伤残等级多见(Ⅹ级52.4%,Ⅷ级14.3%,Ⅶ级19.0%),但整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多分布于脑器质性损伤(脑挫裂伤54.8%,脑干损伤16.7%);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多分布于脑功能性损伤,其中脑震荡占21.4%,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智力缺损多见于脑器质性损伤(P<0.05),80.6%分布于脑伤的Ⅹ级、Ⅷ级和Ⅶ级(P<0.01)。结论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及智力缺损的发生与颅脑损伤的类型、性质有关,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并不平行。  相似文献   
40.
大鼠脑损伤后GDNF表达变化的时间规律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脑损伤后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中表达变化的时间规律性。方法以冲击应力σd为355.09kPa致大鼠脑损伤后,于不同时问段分别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免疫组化双染色技术检测GDN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强度,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阳性反应物平均灰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GDNF mRNA和蛋白弱表达,伤后15min开始表达呈增强趋势,分别于伤后1d、2d,表达至峰值,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33.08±4.53、125.05±2.00,与对照组、邻近上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维持高水平表达至伤后7d,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16.65±1.31、114.20±1.68,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达至峰值前,阳性细胞多为神经元,之后以神经胶质细胞为主。结论脑损伤后GDN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具有时间规律性,GDNF阳性细胞种类存在变化,可作为法医学推断脑损伤形成时间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