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6篇
法律   83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大鼠脑挫伤后GFAP和iNOS表达与损伤时间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和诱导型—氧化氮合成酶 (iNOS)的表达及其时相性的关系 ,试图寻找法医学脑损伤时间的推断方法。方法 建立脑挫伤的动物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ABC法 )观察大鼠脑挫伤后GFAP及iNOS在伤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染色结果用计算机彩色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计分析处理。结果  ( 1)伤后 3h时GFAP阳性表达细胞开始增多 ,1d和 5d组单个阳性细胞染色强度达峰值 ,但在 3d组相对邻近组却下降 ,呈现出一双峰波形 ,7d达最大值 ;阳性物质总面积自 3h时表达增多开始后一直增加 ,直到 7d时达高峰。 ( 2 )伤后 12h组可见iNOS活性增高 ,并随伤后存活时间的延长 ,iNOS阳性细胞数目 (或阳性物质总面积 )逐渐增多 ,单个细胞染色强度逐渐加深。伤后 1d至 3d组阳性物质总面积达到高峰 ,5d后开始下降 ,但 7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 ;而单个细胞染色强度随伤后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加深 ,于 5d时达高峰后显著下降 ,但高于起始水平。结论 脑挫伤后GFAP和iNOS在损伤局部的染色变化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 ,可以用于脑挫伤的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心传导系统(CCS)与猝死的相互关系,对120例心性猝死者CCS作常规检查,光镜下作半定量计算其脂肪含量。结果发现:9例经一般常规尸检未找到任何致死原因的青年人(30岁以下),其房室结(AVN)与房室束(HB)的脂肪组织含量为70%,比同龄人明显增多,致使结、束肌细胞被脂肪分割中断或压迫萎缩。结内外细胞连接不足或缺失是构成心电不稳的病理基础。此外本文尚对其脂肪浸润的病因发病,猝死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
心肌炎侵及心传导系统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采用已建立的人体心脏传导系统简易取材法,对6例心肌炎的案例进行了传导组织的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6例心肌炎患者CCS均有明显炎症,尤以SAN、AVN病变为主;推测CCS炎症可能为心肌炎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提出对怀疑心性猝死案例应作常规传导系统检查。  相似文献   
24.
Resent molecular genetic study revealed that defects in sarcomeric genes causes cardiomyopathies. Comprehensive screening of 3 sarcomeric genes: TTN (titin), TCAP (telethonin) and TPM1 (alpha-tropomyosin) were performed in 35 consented autopsy cases diagnosed as cardiomyopathy. One nonsynonymous mutation p.Val9710Ile detected in TTN, which located on binding region to cardiac ankyrin repeat protein was found in one DCM case.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mutation might alter interaction of the Z-disc components and caused cardiomyopathy. A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p.Ala151= found in TCA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e frequency between DCM and control cases.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other sarcomeric genes and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with aetiology.  相似文献   
25.
大鼠皮肤和肌肉挫伤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皮肤和肌肉挫伤后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ICAM-1)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制备大鼠挫伤模型,于伤后0.5、l、6、12、18、24和30h取材,一步法提取总RNA,检测其完整性和质量浓度,逆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以rpl32为内参基因进行荧光定量检测,采用△△Ct法比较其与正常皮肤、肌肉组织中ICAM-1mRNA表达的倍数关系。结果皮肤挫伤后ICAM-1mRNA的表达0.5h达到峰值,24h下降至正常对照组的7倍.随后再次升高:在肌肉组织中于损伤后0.5h表达显著增强,6h达到峰值,18h降至最低后再次升高。结论大鼠皮肤、肌肉挫伤后ICAM-1mRNA表达随损伤时间呈规律性变化,可望用于早期损伤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26.
李娜  王英元  牛艳麟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1,26(3):194-196,200,262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不同时问内脑组织、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的变化,探讨其与损伤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参照Feeney’S法建立大鼠脑挫伤模型,在伤后1h、4h、8h、12h、24h、3d、7d7个时问点提取心帆及脑组织检材,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f血浆TM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中TM刖性表达。检测数据应川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M的阳性表达、IOD值和血浆含量存挫伤后4h开始增加,至24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少,伤后3dTM血浆含量仍高于对照组,7d后基本恢复至对照纰水平。伤后4h~3d之间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挫伤后TM表达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有助于推断呐损伤时间。  相似文献   
27.
OTS-2.2S基因芯片对人脑挫伤后基因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Yi-wu Z  Yi-gu Z  Yan L 《法医学杂志》2004,20(2):77-80,i010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人挫伤脑组织中基因表达差异。方法从脑组织提取mRNA,通过OTS-2.2S基因芯片,研究脑挫伤组织与对照脑组织细胞原癌及抑癌相关基因特异性表达差异。结果发现在挫伤脑组织中,HoJ-1和KIAAOO65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p107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在脑挫伤中仅发现3条基因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是对脑损伤后基因表达水平及其法医学意义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28.
实验性脑挫伤后caspase—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Tao LY  Chen XP  Ding M 《法医学杂志》2003,19(1):4-7,F003
目的阐明不同程度及不同时间脑挫伤后caspase-1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blotting和RT-PCR方法对48例实验性脑挫伤大鼠的脑组织进行了检验,同时以3例非脑挫伤和3例假手术的脑组织做对照。结果脑挫伤后1h caspase-1即有表达,24-48h达高峰,挫伤后两周caspase-1阳性细胞仍维持较高水平。阳性细胞多集中于挫伤区及周围带皮质和脑实质内海马区,不同程度脑挫伤各组之间阳性细胞面积存在差异;损伤组caspase-1酶原裂解增加;损伤组caspase-1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程度脑挫伤组之间于各个时间段caspase-1mRNA表达未见差异。 结论 Caspase-1表达增加,可辅助诊断1h-14d的脑挫伤,并可根据caspase-1阳性细胞面积的变化来确定脑挫伤程度,同时对判断挫伤时间方面也有一定的价值。caspase-1参与脑挫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大鼠死后心肌骨骼肌细胞肌动蛋白的变化及其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和IBSA图像分析系统 ,观测大鼠死后不同时间心肌骨骼肌抗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 (HHF3 5 )染色变化。结果 在大鼠死后 5 4h内 ,心肌骨骼肌呈不同程度的HHF3 5缺染 ,其面积随死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经对IBSA图像分析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F心肌 =5 88 2 7,F骨骼肌 =3 5 1 2 5 ,P <0 0 5 ) ,具有显著性差异 ;经逐步回归分析 (r心肌 =0 943 ,r骨骼肌 =0 95 8,P <0 0 5 ) ,具有正相关关系。所建方程y心肌 =-3 0 5 68+1 0 0 3x1,y骨骼肌 =-2 4 897+0 986x2 (X为HHF3 5缺染面积均数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一定时间内 ,大鼠死后不同时间心肌骨骼肌细胞HHF3 5缺染面积 ,随死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30.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时心传导系统的形态学改变。取急性心肌梗死死亡者的心传导系统标本6例,运用抗纤维连接蛋白抗体、肌红蛋白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纤维连接蛋白染色有3例呈现强阳性,2例出现阳性,1例出现弱阳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染色均呈弱阳性;肌红蛋白染色呈脱失改变。提示纤维连接蛋白检测量敏感性强,稳定性好,易于观察,可作为在心肌梗死时了解心传导系统受损害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