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6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0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作为行政强制在公安行政执法领域的具体化和重要表现形式,公安行政强制措施与社会安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当前,应当进一步理顺规制公安行政强制措施的相关法律依据,并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结合公安实战具体情况,加强对公安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的分析研究,从而切实发挥公安行政强制措施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52.
王锴 《现代法学》2012,(5):78-92
行政法上的请求权源自于公权利,请求权作为公权利的一种类型,其权能覆盖整个公权利。行政法上的请求权可以分为原权型请求权和救济型请求权。原权型请求权包括给付请求权、行政合同上请求权、公法上无因管理请求权、公法上不当得利请求权、无瑕疵裁量请求权和行政程序参加请求权,救济型请求权包括防御请求权、损害填补请求权和确认请求权。各种请求权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从而形成了对公民的严密保护。请求权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联结起来,对于确定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判决类型以及行政法规范的体系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熊勇先 《法学杂志》2012,33(6):105-110
随着给付行政的兴起,公法实践中出现了因欠缺法律原因而发生的财产变动。在适用民法不当得利制度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基于依法行政以及财产权保护的需要,应确立公法不当得利制度。在公法不当得利中,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均可享有公法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而此种请求权则可以通过做出行政行为以及提起行政给付诉讼的形式加以救济。  相似文献   
54.
汤文平 《北方法学》2012,6(1):146-153
我国司法解释及审判实务工作就预约制度之重建提出迫切要求。德国法上的预约制度为此重建提供了首要的移植母本。德国法以学说、判例广泛承认预约,坚持预约和本约的区分,强调本约的一般性和预约的特殊性;就意向书等品类繁多的实务文书与预约之关系定位,一准于当事人的约束意思;就内容确定性标准,自立法动议书至晚近判例学说,多有反复;就形式要求和批准要求,适用相近规则,即取决于具体规范目的是否关注个人法益;支持实际缔约请求,且为节约诉讼成本允许诉讼合并。  相似文献   
55.
赵旭光  李红枫 《证据科学》2012,20(5):545-556
选择性起诉是政府基于恶意,歧视性地进行刑事起诉裁量的行为,因其目的之恶以及违反法之平等精神而受抗辩。美国司法有两种抗辩途径:通过禁令救济提起民事侵权之诉和在刑事诉讼中提起选择性起诉抗辩。然而,美国法院对这两种救济都确立了难以逾越的证明责任,并且将其分配给了申请人。其中民事抗辩的"现实的、迫在眉睫的侵害的威胁"证明,刑事抗辩的不正当起诉标准证明,几乎将所有的申请人阻挡在抗辩门外。美国法院的这种态度是因为其实际并不愿意介入此种审查,根源主要在于司法系统对于分权原则下司法权的克制和对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的尊重传统。  相似文献   
56.
反思精神障碍强制医疗的“危险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国家精神卫生立法在强制医疗人院标准方面都适用了“危险性”原则,我国《精神卫生法》也在其列。然而,“危险性”原则是基于三个错误的假设,因此实际上“危险性”原则可能会增加精神疾病对患者的伤害和较大程度增加社区危险的风险。本文呼吁参考Large及Richardson的观点及美国部分州与苏格兰精神卫生立法的实证经验,在“危险性”原则基础上补充“拒绝治疗的能力”评定作为精神障碍者强制医疗入院标准。  相似文献   
57.
民事权益受损者本应通过民事诉讼获得救济,一旦其请求行政机关介入查处违法行为或解决民事纠纷时往往会引发行政诉讼原告资格问题.本文采实质诉权说认为,民事权益受损者起诉权的认定应以公法请求权为基础,故需以保护规范理论为工具探寻公法规范中是否包含保护私人利益的指向,而非简单以侵权行为影响论或行政行为影响论判断受害者的行政诉讼原...  相似文献   
58.
在韩国,对金钱债权1的执行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对债权的押留阶段和现金化阶段。在金钱债权的押留阶段,韩国主要利用押留命令限制第三债务人对债务人清偿,同时禁止债务人对该债权的处分和领受。在金钱债权的现金化阶段,韩国主要利用推寻命令和转付命令对被押留债权进行现金化,将被押留债权转化为金钱,用所得价款清偿执行债务人的债务。我们需要利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和借鉴韩国关于金钱债权执行制度的法律规定和相关实务经验,不断完善我国关于债权执行制度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59.
We use a quasi-experimental framework to test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that left-of-center parties benefit from higher turnout by analyzing the partisan effects of the abolition of compulsory voting in the Netherlands. Fixed effects, multilevel, and matching models of party family vote shares in the Netherlands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and in reference to a control group of Belgian party families–show consistent evidence the voting reform l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vote share of Dutch social democratic parties and a decrease in the vote share won by minor and extreme parties. We find some evidence that Christian democratic and liberal parties also benefited from the voting reform, but argue this finding is not causally related to the reform itself.  相似文献   
60.
Does compulsory voting and the higher voter turnout that it produces increase support for left-wing parties? An influential and highly cited study provides strong evidence for such an effect in Australia. However, several quasi-experimental studies find little support for it in Europe. Given these conflicting findings, this study reanalyzes the crucial Australian case. It uses a unique, more fine-grained district-level dataset (N=4,219) and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esigns to more directly test the assumed causal mechanism between compulsory voting and left-wing party support. Overall, it finds little evidence for the commonly assumed positive direct effect of turnout on Labor’s vote share. Further analyses identify an indirect effect of turnout – Labor’s decision to run candidates in more districts under compulsory voting – as an alternative mechanism and electoral system change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 as potential confounding factors. Thes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compulsory vo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