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35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35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1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我国户籍制度初衷良好,但在演进过程中其功能却被人为的异化了,它侵害农民的宪法权益,违背平等、自由、公正的宪法理念,是“三农”问题的制度根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障碍。应当站在宪政的高度对其进行改革:逐步剥离户籍的身份含义、福利含义,还原户籍“人口统计、社会治安、制定国策依据”的原初功能,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全国统一的、以身份证管理为主的一元户籍制度;必须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来保证各种人为障碍的消除,并适当丰富和规范社会利益分配的标准。  相似文献   
242.
违宪审查制度是国家权力行使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纠错机制,是宪法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对维护宪法的权威、发挥宪法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违宪审查制度,这是我国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一大障碍。应借鉴他国建立违宪审查模式的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尽快建立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243.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 ,迫切需要将宪法引入诉讼 ,建立宪法诉讼制度 ,做到真正依法治国。宪法进入诉讼是宪法法律性的必然结果和司法实践的需要 ,是违宪审查制度建立的前提。我国宪法不进入诉讼无据可查 ,根据宪法自身的特征 ,其也具有进入诉讼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44.
预重整制度有利于企业债务重组与破产重整程序的高效衔接,我国近年相关政策性文件亦强调要积极探索建立预重整制度。从目前各地法院的司法实践来看,因缺少预重整的基本理论共识,各地法院在适用预重整程序方面做法各异,有必要总结我国各地法院的预重整经验,构建起统一且适合我国的预重整程序规范。预重整程序的构建需以预重整的内涵、性质及形式等理论问题为其逻辑前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预重整的形式应采取庭内预重整,明确预重整的强制性效力,同时构建起以法院为主导的预重整程序,包括预重整的启动、临时管理人的产生、预重整方案的制定和法院的审查受理等。预重整制度在我国确立与发展,不仅需要借鉴域外预重整的制度规范和先进理念,更需要根据我国的现实环境进行培育,需要我国立法、司法与理论界的积极推动以及政府、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245.
宪法事例,通常是指在宪政法制实践中发生的与宪政法治有关的各类社会事件。随着我国宪政法制建设的推进,现实生活中不断涌现鲜活的宪法事例,通过选取典型宪法事例、在教学中广泛贯穿一般宪法事例,可以弥补宪法学教学枯燥、抽象、政治色彩浓的不足,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并有助于对大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46.
海牙《协议选择法院公约》作为国际范围内统一民事管辖权和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的重要成果,建立了“排他性法院选择协议”的管辖权模式,采用了新的“国际性案件”划分标准,鼓励选择诉讼作为解决争议的方式,针对被请求国承认和执行惩罚性赔偿判决问题达成了妥协,为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特别是《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247.
在我国《国家赔偿法》中,确认程序是赔偿请求人获得司法赔偿的必经程序,然而由于现行的司法赔偿的确认程序存在着主体中立性不足、确认期限缺省、确认标准模糊、确认救济途径单一等诸多不足,使得确认程序遭致广泛的批评。对待确认程序的理性态度是揭示出其生成的宪政体制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将现行司法赔偿确认程序设计成可选择的程序,并在人大中设立最终处理机关。  相似文献   
248.
胡适关于民主宪政的系列时评构成了《独立评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胡适批评国民党名不副实的“训政”,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阐释宪政在中国实行的重要性、可行性和阶段性,对反对宪政的观点进行了商榷和反驳。与《新月》时期相比,胡适批评的对象有所调整,批评的锋芒有所缓和,但他反专制的精神没变,爱国立场和独立人格依旧,他始终把实行民主政治确定为刊物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49.
一直以来,法院调解的检察监督问题存在很多争议.新《民事诉讼法》在立法上明确了检察机关有权监督法院调解,并对监督方式、监督对象作了相应规定.不过,区区几个条文,且略显简单的规定,并不能彻底解决法院调解的检察监督在新法实施过程所可能遇到的问题.对于监督对象、监督时机、监督方式和监督保障的规定,还需进一步完善、细化.  相似文献   
250.
司法鉴定人的主体地位决定其是改善和健全现阶段司法鉴定制度的根本途径和关键环节。在当前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出庭难、出庭率低等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弊病。高校司法鉴定人作为鉴定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推进鉴定理论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司法鉴定人以其身份之特殊性在当今司法鉴定领域承栽着特殊的意义,对其出庭等相关问题的妥善解决必将打开完善我国司法鉴定人出庭制度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