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8篇
  免费   73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228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26篇
政治理论   58篇
综合类   7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01.
证明妨碍是妨害诉讼证明致使事实难以解明的行为,它会对妨害行为的实施者带来不利益。拒绝亲子鉴定的证明妨碍以妨碍行为人被科令负担鉴定协力义务为前提,其法律后果因行为人为当事人或第三人而有所不同,仅在当事人拒绝亲子鉴定时法官始可进行事实推定。我国相关的现行立法和司法解释不够完善,新近施行的《婚姻法解释(三)》第二条意义积极,但也有不足:适用条件不明确、拒绝鉴定所生法律效果较为模糊且过于单一、适用的主体范围偏窄、当事人程序保障条款缺失以及与实体法没有很好地对接等。  相似文献   
9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人高等职业教育需要进一步深入改革。强化专业定制、研究建立双证融通机制、探索构建双证课程体系,是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深入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03.
欧洲人权法院对于非法证据的处理与英美法系国家迥然不同。欧洲人权法院并没有就如何排除非法证据制定系列指导性的纲要,而是采取个案中具体考量的办法,重点考察公权力人员的非法取证行为是否给整个诉讼程序造成不公,以及获取证据与案件关联性的有无及强弱,在此基础上决定证据排除与否。  相似文献   
904.
我国在量刑规范化的改革中确立了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改变了过去量刑程序与定罪程序合一的状态,使量刑程序与定罪程序出现了相对分离,同时,由于量刑程序与定罪程序相比又有自己的特点,适用于定罪程序的证据规则不一定适用量刑程序。因此,为了准确地进行量刑,就有必要对量刑程序中的证据问题进行研究,构建出量刑程序中的证据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905.
在行政诉讼被告无正当理由逾期举证的情况下,合理有效的法律后果有助于规制被告的违法诉讼行为。但是,相关立法混淆了损益行政行为与授益行政行为的差异性。两类性质不同的行政行为在被告违反举证期限的法律后果上理应有所区别。《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只对行政许可诉讼作出了不同的安排,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906.
建立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基础之上的概率归纳法,在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中有广泛应用。在司法实践调查取证工作中,概率归纳法在增强间接证据的证据效力的作用上别具特色,一些典型案例的研究可以给人以举一反三的启示。  相似文献   
907.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已经颁布并即将实行,新刑事诉讼法运用了大量笔墨对证据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修改与完善,但尚显不足的是该法在关注证据制度之外,对庭审中举证和质证程序未加以改动,依然延续了原法对于举证顺序的规定。根据实践的经验反馈,庭审过程中控辩双方对证据的运用直接关涉案件的定性与量刑,而举证次序更可能对法官自由心证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对该程序的设计不能简单停留在对证据的列举层面上,而应通过精巧的程序设计,通盘考察证据制度的基本原理,建立以物证为中心的举证模式,并尝试构建以证明逻辑作为依据,较为灵活的举证顺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转变举证与质证衔接观念,将警察、鉴定人、证人作证与电子证据示证等环节科学地融入到庭审证据认定中。  相似文献   
908.
文章分析了存疑不起诉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试图建立科学的证据证明规则,以此引入公正证据评价程序,来完善存疑不诉案件当事人救济机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检察人员不仅更有效率、更客观地接近案件真实,最大限度地减少存疑不诉案件,而且也能让公众切实地体会到检察机关执法的客观性、公正性。  相似文献   
909.
胡萌 《证据科学》2016,(5):557-566
司法认定所依据的事实在随后发生的诉讼中有时会成为案件的争点问题,而将司法认定作为证据来证明争议的事实是否具有可采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对这一问题作出规定,不仅需要考虑不同类型诉讼的审判方式、证明标准,还要考虑公正、程序滥用等公共政策。英国普通法实践最先通过Hollington案在这一问题上表明了立场,然而随着质疑的产生以及英国法对公正性日益重视,法律改革委员会和刑事法律修订委员会渐渐抛弃了普通法所确立的Hollington规则,对包括先前定罪在内的司法认定作为证明其所依据的事实之证据是否可采作出了具体细致的规定。在同为英美法系的美国,因普通法实践及政策考量等方面的差异,在这一问题上,《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的规定与英国证据法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10.
Evidentiary adjudi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igns of progress of litigation and judicial civilization. There are three key concepts under the principles of evidentiary adjudication: facts, evidence and fact identification. They form a kind of logic relationship among proposition, the argument and conclusion. As a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judicial proof, the case facts have legal determinac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facts in philosophical sense, and also different from the fact that as a foundation for the judicial judgment. As the basis of the facts, the evidence emphasizes more the relevance and legitimacy in form. As a logical end point of judicial proof, fact identification is a rational, rigorous proof, but the case facts happened in the past, the fact-finder can only see the evidence, and can only use the evidence to find the facts, which determines the uncertainty of fact ident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