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22篇
各国政治   65篇
工人农民   46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篇
法律   109篇
中国共产党   42篇
中国政治   120篇
政治理论   78篇
综合类   28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01.
网络舆论危机既是公共危机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引发一系列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其生成机制主要有:网络舆论危机的暴发是社会冲突理论的现实反映;网络与网民的自身特性容易导致非理性声音占领网络舆论的主阵地;民主意识的增强与社会诉求机制的短缺导致网络群体极化效应;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不完善导致网络舆论的蝴蝶效应;社会信用和政府公信力的下降为网络舆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伏笔;基层党委政府应对网络舆论的手段薄弱导致沉默的螺旋效应。  相似文献   
802.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也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与源泉。文化全球化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使我国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受到较大威胁。作为民族文化的建构者、传承者与"守护神"编辑工作者应该自觉地承担起自己的职业使命,在我国文化生产与文化传播的环节中,主动发挥好净化优化作用、引导促进作用、弘扬创新作用,为维护祖国的文化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03.
中、日、韩潜在产出的估计与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生产函数方法对中、日、韩三国的潜在产出进行估计,并以潜在产出为基础对三国的经济进行比较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从人均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水平看,中国与日本和韩国的差距较大,并且日本整体水平最高,韩国增长最快;三国的产出缺口变动与景气波动基本一致,中国的一致效果相对较差,韩国的一致效果相对较好;从三国各要素对潜在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三国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率均呈下降趋势,中国和韩国的TFP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而日本的TFP贡献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04.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全局性战略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多次粮食战略的调整,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国的粮食产量总体上呈现的是波动式增长的趋势,这种增长与中央粮食战略的调整均有一定关系。国家粮食战略经过了20世纪50年代的从互助组到统购统销、60年代的进口粮食缓解粮食危机、70和8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直至21世纪初期至今的从取消农业税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样一个过程。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粮农种粮的相对收益较低的结构性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从国家层面加大投入资本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多次聚焦"三农"问题,始终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这凸显了国家在协调粮食政策运转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中共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只有保住"安全口粮和放心粮",才能保证中国到21世纪中叶顺利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805.
李欢  陈峥 《长白学刊》2021,(2):148-156
优秀传统典章制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天人合一”理念,深深打上了“大一统”观念的烙印,始终贯穿着“礼乐教化”的精神追求.对中华优秀传统典章制度所蕴涵的智慧进行总结并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为新时代治国理政安邦提供历史借鉴,为地方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理念参考,为当前涵育人格修养提供...  相似文献   
806.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涉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建设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过程中,企业工会应该立足于四项基本职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密切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7.
翟坤周  毛磊 《长白学刊》2022,(2):137-14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文化空间经历了从“忽视”“发现”“重视”到“塑造”的政策变迁历程。基于城镇文化空间塑造,实现以城镇“文化共同体”构建城镇“生活共同体”,是新发展阶段城镇文化空间塑造的重要目标和实践进路。本质上,城镇化是特定城镇界面上关于“美好生活主体”的历史记忆重构和活动空间塑造的实践过程,城镇文化空间的想象、嵌入和塑造是城镇化的基本维度,是价值理性和技术理性的统一。目前,城镇文化空间所遭遇的“交换价值”生产优于“使用价值”生产的市场逻辑、“经济增长”先于“文化提升”的内在偏好以及“城市发展的内在张力就是空间资本化”的叠加危机,已经成为城镇文化空间塑造亟须破解的难题。通过建构城镇文化空间塑造的整体框架,重新审视城镇文化空间的属性、功能与维度,重塑城镇文化空间理念及其实践路径,必将为有效激活城镇文化资源和建设城镇“生活共同体”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