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1篇
  免费   6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篇
法律   1208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mtDNA—HVⅠ和细胞色素b片段的复合扩增及其法医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合扩增mtDNA D环HV I和细胞色素b片段进行种属鉴定和个体识别的方法及mtDNA-HV I多态性。方法用两对引物同步扩增HV I片段与细胞色素b片段,银染显带检测扩增产物,ABI377测序仪及荧光测序技术分析扩增产物序列多态性。结果人类有279bp,358bp两条带,动物只有358bp一条带。通过对131例随机广东汉族人群个体进行mtDNA控制区(15997~16236))序列测定统计,得出此区域的序列多态性。共发现69个位点变异,平均每个个体存在2.679个碱基突变,检出67个单倍型,基因多样性为97.92%。结论mtDNA控制区(15997—16236)具有较高的序列多态性。为良好的个体识别标记。复合扩增mtDNA D环HV I与细胞色素b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可以同步进行种属鉴定和个体识别。  相似文献   
842.
指甲DNA的STR分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尸体所处环境、指甲DNA提取部位及提取方法对STR分型的影响。方法 对案件中不同条件腐败尸体指甲,使用不同部位、不同体系和时间消化,酚-氯仿法提取指甲核DNA,进行PCR扩增及STR分型。结果 提取指甲甲体、甲根部位均可获得STR分型。结论 指甲是法医检案中一类具有实用价值的检材。  相似文献   
843.
将 4 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 2组 ,A组以VR10 2 0免疫作为对照 ,B组以TS2 1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型质粒VTS2 1免疫。用ELISA检测免疫小鼠IgG总量和特异性抗体水平 ,MTT比色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伴刀豆蛋白A(ConA)刺激的增殖反应及IL 2的诱生活性 ,常规法检测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 ,VTS2 1免疫小鼠血清的IgG含量和特异性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 ;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ConA刺激增殖反应和IL 2诱生活性均比对照组小鼠显著增强 ;免疫小鼠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数量也显著超过对照组。免疫小鼠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显著增强 ,表明VTS2 1具有很强的免疫激活作用 ,有进一步研制开发成为猪囊虫病DNA疫苗的潜力  相似文献   
844.
DNA鉴定技术及其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鉴定技术自产生以来,在国内外有了一定的发展。就其在刑事侦查中的价值而言,它能够起到锁定犯罪嫌疑人、进行尸源认定、为串并案件提供依据、排除犯罪嫌疑等作用。DNA鉴定技术并非绝对可靠,尚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845.
双顺反子表达质粒在DNA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简述了DNA疫苗的研究概况,介绍了真核双表达质粒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基因佐剂和二价DNA疫苗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分析了双表达质粒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在DNA疫苗中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46.
Two different electrophoretic methods were used for typing three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AMPFLPs), (3′ApoB, YNZ22 and COL2A1) in a Galician (NW Spain) population sample. Because of the problems of anomalous mobility for the 3′ApoB system and the intermediate alleles found in the COL2A1 system, the use of automated sequencers and denaturing conditions is recommended for typing these two systems. Nevertheless, simple electrophoretic methods, such as the PhastSystem, can be used for YNZ22 typing. Although intermediate COL2A1 alleles can be distinguished with the sequencers, a binning approach was adopted for comparison purposes. The population sampled was in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for the three systems using an exact test. This type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more appropriate when the number of alleles in a system is hig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other Caucasian populations were found for the three systems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ymorphisms, shown by 3′ApoB, YNZ22 and COL2A1, reflected in the statistical parameters studied, demonstrate that these AMPFLPs are of considerable interest for forensic purposes.  相似文献   
847.
为探讨日粮核苷酸对小鼠炎症/抗炎症平衡体系的作用,用CpG DNA和脂多糖(LPS)刺激小鼠构建炎症反应模型,观察分别饲喂无核苷酸(NF)日粮和核苷酸(NT)日粮小鼠的炎性细胞因子IL-1、IFN-γ、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和小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在刺激后第4 h时,NT组小鼠的IL-1(P<0.05)、IFN-γ(P<0.01)和小肠MPO(P<0.01)明显低于NF组,IL-10(P>0.05)高于NF组;刺激后第18 h时,NT与NF组的IL-1(P<0.01)、IFN-γ(P<0.01)I、L-10(P>0.05)和MPO(P<0.01)均较刺激后第4 h有所降低,NT组的IL-1(P>0.05)、IFN-γ(P<0.05)和小肠MPO(P<0.05)仍低于NF组,IL-10(P>0.05)仍高于NF组。表明,日粮核苷酸对CpG DNA或LPS所诱导的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助于维持机体炎症/抗炎症平衡,保护机体免受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848.
849.
1简要案情2005年6月8日凌晨2时45分,河北省沙河市某铁矿矿工宿舍发生爆炸,造成9人失踪,8人受伤送医院治疗,医院抢救无效死亡1人。现场原有南房4间,东房3间,南房东侧第一间存放雷管和导火索,南房东侧第二间存放炸药,其余房间为矿工宿舍。炸坑位于南房东侧第二间位置,呈球形,直径10m,深1.7m。其余房屋仅遗留有地基。抛出物范围约为150m×200m。炸坑西侧96m处有一“红旗”牌挂锁锁体,锁体东侧50cm处有能打开挂锁的钥匙。根据现场地形和抛出物的数量,将现场分为10个区域,分别标为A、B、C、D、E、F、G、H、I、J。用格子定位法,标示尸块在现场…  相似文献   
850.
大鼠死后不同时间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核DNA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死后不同时间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核DNA的变化及其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Feulgen染色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测大鼠死后即刻至9d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核DNA染色变化及其图像分析参数,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雪旺氏细胞核在死后6-18h细胞核呈紫红色、长椭圆形,轮廓清晰,其长轴方向与坐骨神经走向一致,死后24h着色变淡、着色面积变小,最终完全消失;在6h-9d内目标面积和积分光密度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且其均值均与死亡时间明显相关,并得出对应的回归方程。结论大鼠死后9d内,其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核DNA变化与死亡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