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179篇
中国政治   91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29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对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索,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中国梦战略思想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邓小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实施"三步走"战略,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必须实行"一国两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选择培养接班人。  相似文献   
22.
党员质量问题,是关乎党执政地位巩固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问题,是党应对复杂局面和抵御各种风险能力的基础。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就党员质量问题从提高党员质量必要性、党员质量的标准、党员质量提高的办法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思考。《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凝结了建国以来邓小平提高党员质量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23.
邓小平关于培养青少年成才的思想极为丰富,体系较为完整。在中国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程中,为了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时代课题,邓小平强调:要通过教育培养青少年成人成才,通过实践锻炼使青少年成才,通过自学成才途径提高青少年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智力开发的途径挖掘青少年潜能,通过对外开放的途径开阔青少年的世界性眼光。  相似文献   
24.
陈江玲  许成坤 《学理论》2011,(1):26-28,33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创新思维方式同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思维方式一样,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都是特定时代和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他们的创新思维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内在动因;其个性和特点既有共同的时代特征,又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三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对当今中国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实质是改革精神。一方面,实践精神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精神,是邓小平改革战略的精神原点;另一方面,改革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的特质和精华,当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革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精神的时代表达,在中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继续秉承和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26.
改革开放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处于抬脚起步阶段、大脚快步阶段和合脚正步阶段。较之于前两个阶段的改革开放,当前的改革开放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困难将会更大,矛盾也更为集中。改革开放仍然是中国发展红利,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27.
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8.
新时期邓小平的历史教育思想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是邓小平教育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和创新。文章认为,历史教育可以振奋民族精神;可以帮助青年认清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帮助人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培养人民的理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全党全国人民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能够为党的基本路线提供佐证,坚定人民对中国美好前途的信心。  相似文献   
29.
郭树勇 《外交评论》2007,24(3):30-37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核心是国家利益至上原则,但也有其国际主义的一面。其主要特点是提倡非中心主义,践行消极的国际主义,强调国际责任;其主要表现包括国际政治新秩序主张、反对霸权主义原则和“搁置主权、共同开发”国际合作观念。  相似文献   
30.
论邓小平教育理论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教育改革和人的现代化的重要理论。人的现代化依赖于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基础,“四有”新人是人的现代化的具体目标,“三个面向”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