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1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26篇 |
工人农民 | 81篇 |
世界政治 | 34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16篇 |
法律 | 139篇 |
中国共产党 | 5篇 |
中国政治 | 48篇 |
政治理论 | 75篇 |
综合类 | 8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69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前,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与政府管理机制的运行缺陷、内在矛盾有着密切关系。政府在管理职能、管理手段、治理过程、信息传播、法规执行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厘清矛盾关系,找出监管"失灵"的根源,转变监管理念,调整监管行为,提升监管效能,这样,才能提高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2.
缺陷食品召回制度是一种具有公法性质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有效手段,在发达国家已非常完善。近年来,由于食品召回立法的缺位,在一系列的缺陷食品事件中,我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未能得到平等的保护。在市场经济和加入WTO的今天,日益成为阻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企业竞争力增强的制度障碍。为此,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国情,确立和完善我国的食品产品召回制度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3.
“苏丹红”给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带来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丹红一号”事件再次将人们的目光锁定在食品安全问题之上。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手段,透过本次“围剿苏丹红”行动中的种种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尚存在一些弊端,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充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翻开了新的篇章。笔者于2008年8月受托主持起草并参研重庆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委托起草项目《重庆市食品安全条例》,课题组历时1年,通过深入考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经过8次修改,终于完成该《条例》起草工作。该项目已于2009年9月通过立法评审并结题。根据在《条例》起草过程中遇到的重大疑难问题,在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方面,建议在坚持现有的多部门分段监管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加大机构之间的协调力度;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划分方面,建议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划分作出明确、清晰的细化规定;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作出了突出监管重点的制度设计,规定风险评估的情形及安全隐患的处理机制;此外应明确各监管部门对"五小"食品的监管职责,构建食品检验结果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25.
2007年7月26日颁布并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9条首次确立了我国的食品召回制度。食品召回制度为何建制,其存在的根基及其体系的支撑,都需要证成。以"效率"的角度从法经济学的理论出发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得出结论,食品召回制度对于"外部性"的有效处理,实现了"卡尔多-希克斯效率"的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26.
我国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缺乏规范有效的协调机制,监管部门的职能定位模糊不清,中央与地方关系有待进一步厘清。应借鉴美国、日本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结合新近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和即将成立的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27.
对我国食品召回制度有关问题的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召回制度是消除缺陷食品危害风险的制度。实施食品召回制度的目的是要及时收回缺陷食品,避免进入流通领域的缺陷食品损害消费者人身安全的事件发生或扩大,维护消费者利益。采用比较法的方法,通过比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我国上海缺陷食品召回的有关规定,就建立我国食品召回制度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8.
基于"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注重学理,亲近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紧密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结合专业特点,探索建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四维一体"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分类定向、学工融通、资源整合、开放管理"为四维,"理工管结合"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食品行业急需的"精食品、强检验、善管理"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以服务于长三角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9.
袁楚风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8(5):156-165
适足生活水准权的实现遵从辅助性原则、国家义务、平等与非歧视原则。食物权、住房权与健康权构成了适足生活水准权最主要的具体权利形态,其实现标准主要有:有效、真实与可接受。适足生活水准权的保障与实现不是孤立的,是与其他人权,如财产权、工作权等,特别是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密切相关。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保障是实现适足生活水准权救济的有效方式。适足生活水准权的实现为呼声日高的民生保障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30.
食品安全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责任政府要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落实责任追究制度,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