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3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4篇 |
工人农民 | 7篇 |
世界政治 | 12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17篇 |
法律 | 283篇 |
中国共产党 | 23篇 |
中国政治 | 71篇 |
政治理论 | 21篇 |
综合类 | 2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55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55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是与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新时期适应我国反腐败斗争形势的需要由刑法规定的一个新罪名,虽然该罪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其问世后逐渐成为遭诘难最多的刑事法律条款,至今该罪的诸多方面既存在理论上的分歧,也面临实践中的考验,因此还期待立法上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2.
杨忠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6):16-20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之包庇行为只能是出自故意 ,而纵容行为则可出自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本罪并不以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明确认识到对象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为不可缺少的条件。只要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包庇、纵容犯罪的人 (包括犯罪组织及成员 )的违法犯罪活动 ,便构成本罪故意所必需的认识因素。 相似文献
103.
我国现行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补偿标准的诸多缺陷不仅严重违背公平、正义之原则,也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产生严重隐患。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所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改革现行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4.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对象视为被动的客体,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转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和尊重教育对象的人格差异,平等地看待受教育者,是确定其主体地位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5.
在现代社会中,刑满释放人员是兼具弱势性与风险性的特殊社会群体。加强刑满释放人员社会安置工作,不仅有利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顺利进行,而且也是体现人文理念的现代社会之必然要求。建国以来,我国刑释安置就业政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考究刑释安置工作的历史并分析其现状,感觉喜忧参半,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6.
王贤宝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5(3):35-37
与传统的胶片相机相比较,数码相机有许多优点.在刑事摄影中,数码相机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犯罪现场照相.要获取符合要求的数码现场照片,应把握数码相机的基本类型、结构、特点,熟练掌握其拍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07.
夫妻一方婚前财产于婚后所生利益的归属历来较有争议。本文首先将这些利益划分为孳息、投资收益和增值三个种类;然后对国内学者的不同观点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确定其归属的一般规则和补充规则:一般规则是如果婚后利益的产生体现对方协力则作为共同财产,否则仍为个人财产;补充规则是如果一方仅以婚前财产所生利益为唯一收入来源,则将其中一部分视为共同财产;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婚姻立法的条文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8.
杜宝庆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6(1):33-38
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经济犯罪的原因众说纷纭 ,各种观点归纳起来可分为主要根源论和综合根源论两大类。探究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经济犯罪的原因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本质及其产生原因的一般理论为指导 ,考虑中国的历史传统及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 ,考虑该类犯罪自身的特殊性。该类犯罪的一般原因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存在、商品经济消极因素的作用及个体利益需求扩张 ,特殊原因是对该类犯罪打击不力及权力集中并缺乏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09.
犯罪心理测试工作不能只满足于出具测试结果,测试人员必须结合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与侦查人员共同研究测后讯问、测后调查的方向、内容、方法等问题,最大程度地发挥测试的作用,找到把测试结果转化成合法证据的途径。因此,研究测后讯问的意义,测试转入讯问的突破口以及测后讯问的方法技巧等策略问题是当前犯罪心理测试工作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0.
受贿罪客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承斌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6(5):10-12
受贿罪的客体历来为中外刑法理论所重视。我国刑法理论对受贿罪客体的认识存在不周延之处,考虑到现实中受贿的各种情形,受贿罪的客体应为“职务和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公正性)以及社会对职务和职务行为的信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