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7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31.
韬光养晦与两面下注——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美战略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方银 《当代亚太》2011,(5):6-26,5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韬光养晦"一直是中国对外战略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同一时期,美国总体上执行了一种"接触加遏制"的两面下注的对华政策。本文对"韬光养晦"与"接触加遏制"这一中美关系中的战略组合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的"接触加遏制"政策存在若干内在矛盾,它实际是一种低水平接触加低水平遏制的政策。随着中国实力的上升,"接触加遏制"政策中的接触力度减小、遏制力度加大,这增大了"韬光养晦"政策的难度,降低了"韬光养晦"政策的效果。由于中美利益处于深度相互依赖状态,中美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超越"韬光养晦"对"接触加遏制"这样的战略组合,使双边关系能在一个更为稳定与可持续的基础上,向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2.
目前,我国婚姻法对婚约没有作出规定,但民间订立婚约的现象则是普遍存在的。一旦因为婚约问题而引发诉讼,相关司法解释也不足以解决婚约问题。为指导人们订立符合社会主义婚姻制度理念的婚约,规范人民法院审判婚约纠纷案件,有必要从法律上对于婚约制度进行一个全面的、制度上的研究,尤其是用如何立法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更具有建设性意义。本文正是以此为目的,从比较法的角度提出在我国建立婚约制度的可行性,希图为我国婚约制度的构建提出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33.
冷战后日缅关系及日本对缅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9月缅甸军政府上台之后,日本于1989年2月对其予以了承认,由此成为西方阵营中最先承认缅甸军政府的国家。日本希望通过与缅甸军政府保持建设性接触的方式,来促使缅甸逐步走向民主化进程。与欧美等国的强硬做法相比较,日本政府强调与缅甸军政府开展对话的重要性。在处理缅甸问题上,日本的政策表现更为稳健、温和。日本还会继续对缅甸采取建设性干预的政策,并在指导缅甸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volunteering in the Arab world. The main argument is that the nature of the Arab world in addition to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ivil society directly affected the philosophy of volunteering in the region. Since civic services were not framed nor included in the national agendas of the state, this had a direct negativ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ct. However, due to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factors, this trend is changing: As of 2000,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ies started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volunteering and its link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revival of societies; Arab states started to encourage the act by providing the right legal and political environment. However, these different policies are not building democratic societies nor encouraging civic engagement.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how to bring people back into civic and political society as well a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