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39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59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19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Patterns of Prejudice》2012,46(2):157-176
In Serbia, culture is never far removed from politics. When writing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s and folklore, the Serbian ethnologist Ivan * olovi ' commented that Serbian politics is saturated with folklore and that, from the late 1980s, every political leader, without exception, every political programme and every political battle made reference to folkloric texts that resorted to a raft of traditional clichés. The main vehicle for carrying the imagery, values and antagonisms of these mythical tales has been the pesma , which may be translated as either 'poem' or 'song' since the words in Serbian are interchangeable. Indeed, the traditional song has long been embedded in Serbian cultural identity, and has been inspiring Serbian nationalism since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 the 1990s the stimulation of nationalism by popular and traditional Serbian songs involved a process of ethnification--a cult of the folkloric--in which popular music contributed to the estrangement, alienation and distancing of the Other. This was both a process with roots long buried in the past, as well as one that continued to flourish at the daw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Hudson explores the impact of culture on Serbian politics, especi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ntity formation and ethnic conflict. He investigates the links between popular musical forms and nationalism in Serbia,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lyrics, language and meanings of a selection of songs in a variety of different musical genres that were popular betwee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相似文献   
322.
文化生态在历经文明与文化交流及传播时发生内化与异化,促使文化生态系统形成一个动态的多层面的交流与发展过程。文化生态学的中心意旨是环境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与影响问题,其间,环境影响或决定文化的同时,文化也为适应环境而变化,文化生态系统因而发生位移与生态位变化,致使文化生态各个构成部分大都在被该系统溶铸的同时,又对该文化生态圈打上自己的印痕,民族文化与文化生态正是此种情景下建构新的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323.
本文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描述了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的少数民族员工在物质维度、制度维度和精神维度的文化适应状况,提出了适用于文化适应研究领域的三维分析模式.文章认为,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适应现象时,三维分析模式能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层次分明的观察基点.  相似文献   
324.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死刑是资格最老的刑罚之一,其历史至少和国家的历史一样漫长。死刑又是发育、成熟最早的刑罚,当其他刑罚还处于萌芽幼稚状态时,死刑即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死刑还是最早进入衰亡时期的刑罚之一,随着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死刑的生存便出现了危机。死刑存废之争已持续了二百多年,从我国刑法来看,死刑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死刑的适用还较为广泛。在现代法治社会里,死刑的设置与适用应极为慎重。对毒品犯罪的死刑使用应当予以必要限制。  相似文献   
325.
文化全球化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是指不同的民族文化,通过相互交流和融合,逐渐将民族文化的区域性资源转化为人类共享、共有的全球性资源的过程。应客观分析全球化对我国文化建设产生的多重影响,积极应对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复杂局面。  相似文献   
326.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研究已成为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翻译中的文化误读是译者对原语文化的重写和操纵,集中体现了译者的文化身份和主体性。对翻译中的文化误读现象进行分析,可以考察译者主体性对翻译实践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从而拓展翻译研究的层面。  相似文献   
327.
《甲申文化宣言》的学理基础中存在的问题很多。除了笔者在《评甲申文化宣言》中已经评论的文化中的不同因素分离论和文化多元论外,还有两个需要评论的问题是文化恒久论和文化无优劣论。《宣言》认为的文化恒久性实际上也就是文化永恒性。文化既是历史范畴又具永恒性是一个具有内在矛盾的命题,且文化永恒性的观点是错误的。文化无优劣论是缺乏文化形态学观念的文化相对主义;其用意在于抵制工业文化价值对于农业文化的影响;其后果是阻碍中国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328.
美国是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且管理较为成功的国家,其基本管理理念是根据遗产资源的公益性确定遗产资源的使命,然后建立与使命相应的资金机制、管理机制、经营机制、监督机制等,以确保管理能力、管理手段与管理目标相适应。本文以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为例介绍了这种理念的形成过程和具体体现方式,总结了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制度与美国的差别,并在剖析中国有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遗产管理应该借鉴美国的基本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329.
大旅游与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体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名城普遍存在着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苏州作为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必须坚持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解决好旅游发展同城市建设的协调问题,打破条块分割,实现旅游与城建、古城保护与开发的有序联动;必须强化苏州特色,在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继承传统特色的同时,真正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注重营建古城良好的旅游环境和社会环境,就要解决好“水”、“空气污染”、“交通堵塞”等环境问题,搞好城市绿化工作,以生态的改善保障人与生态的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和苏州旅游业的长久兴旺。  相似文献   
330.
文化调适是民族学长期关注的社会现象,民族学界的前辈们对其进行诸多探讨,得出了诸多带规律性的有价值的理论.然而对于个人行为在文化调适中的作用探讨得不够.本文以"瞿氏宗族的恢复过程"为例,就个人愿意或行为在文化调适中的影响力作一点尝试性探讨.从本文分析的"瞿氏宗族恢复过程中个人行为"的表现可知,文化调适的结果,绝不是某些人意愿的兑现,而是众多人的不同意愿磨合兼容后达成的整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