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39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59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19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本文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描述了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的少数民族员工在物质维度、制度维度和精神维度的文化适应状况,提出了适用于文化适应研究领域的三维分析模式.文章认为,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适应现象时,三维分析模式能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层次分明的观察基点.  相似文献   
342.
This essay examines the role of racial, ethnic, and cultural bias in custody cases. It analyzes cases where the court explicitly considered the parents’ racial, ethnic, or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cases where the court did not acknowledge these factors but where it is clear from the court's opinion that biases influenced its decision. It then briefly describes the literature on implicit bias to demonstrate how biases may influence the assessments of custody evaluators, lawyers, and judges despite best efforts to make fair and impartial decisions. Drawing on studies suggesting that individuals can reduce their implicit biases and their effects on decision making, the essay explores individual strategies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s to address bias in custody disputes.  相似文献   
343.
There are mounting claims that increasing ideological polarization is reshaping democratic party systems with important effects on the functioning of electoral politics, the correlates of voting choice, turnout, and even the representativeness of government. Yet, our knowledge of what causes party system polarization is still developing. The primary research goal is to systematically combine and test existing theories predicting levels of party system polarization across 21 established democracies. Polarization levels have generally risen since the mid-1990s. A pooled model finds tha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ectoral system and the party system largely determine the continuity of party system polarization. Polarization levels also appear linked to short-term factors such as citizens’ declining confidence in the economy and increasing concerns about immigration. The conclusion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for party systems and politics in affluent democracies.  相似文献   
344.
论数学的价值及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是科学的工具与语言,数学为人类提供精密思维的模式,是推动生产发展、影响人类物质生活方式的杠杆、人类思想革命的有力武器、促进艺术发展的文化激素。数学教育的价值是其科学价值、实用价值及文化价值的整合。  相似文献   
345.
二战结束后,随着冷战的逐步展开,美国政府通过对文化外交行政主管机构的整合、国会的一系列立法,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展开了"文化冷战".冷战时期,美国在东南亚开展的文化外交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即以富布赖特项目为代表的教育交流外交、以图书馆建设和图书翻译及传播为特征的图书外交,以及文艺表演外交.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开展的文化外交活动促使该地区部分国家的国民(尤其是社会精英阶层)了解并接受了美国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培养了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亲美"人士,进而推动了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文化渗透.另一方面,美国的文化外交在某些情况下也给东南亚国家的统治阶层带来了一些麻烦,同时也引起了企图延缓东南亚非殖民化、希望继续控制东南亚地区的英国、法国等老牌殖民地宗主国的反感.此外,美国文化外交的扩张主义本质,以及美国在该地区的政治、军事行动与其在文化外交项目中标榜的国家形象显著冲突,也使得美国文化外交影响力的发挥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346.
文化生态学是西方文化人类学家斯图尔德就文化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进行研究时提出来的命题,其内涵指的是具体民族文化对所处生态环境的适应过程和适应方式。而这一命题却遭到了另外一些人类学家内亭等人的质疑,认为由于社会历史文化过程的不同,两个民族即使处在同一生态环境中也会具有不同的生态行为。本文正是在对两种学术观点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任何民族的文化适应,不仅有生物性适应的一面,而且还应有社会性适应的一面,因而需要引入“社会性适应”这一概念才能解释文化对生态环境适应的复杂性。为此,如果我们从文化的社会性适应入手,探讨避开喀斯特生态脆弱环节,在民族地区建构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就可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347.
关于“中国古代因何无版权”研究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因何无版权是一个伪问题,版权属于近代范畴。这个伪问题的提出,是因为把版权制度的功能误解为鼓励创造。理论上,鼓励创造可以属于任何历史范畴。事实上,版权制度的真正功能是维系作品与资本的结合,后者属于近代的产业结构。古代无版权不是中国问题,版权不属于古代的范畴。许多研究成果在解答这个伪问题时夸大了文化解释的作用,而且在文化解释的过程中以经典引述代替社会现实分析的现象比较突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亦存在诸多误区。中国古代因何无版权之问与答均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348.
电子邮件是Internet应用最广的服务,它不仅能够用于传送文件、个人通信、利用"匿名FTP"访问远程信息资源等,还可以被用来传输商务往来文件,进行E-mail论坛讨论。由于电子邮件的内容反映了案件当事人的行为,留下了行为人制作、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的相关信息,所以,电子邮件的内容对于证明某些待证事实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有必要在介绍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探讨电子邮件证据在诉讼中的保全原则和方法,以及在诉讼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49.
毛泽东文化思想作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理论渊源,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和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精辟地论述了文化的内涵,强调指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与反映旧政治经济的旧文化的重要区别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以及指导思想的一元性的特色,并且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些经典的阐述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50.
现代文化传播与我国文化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文化传播是高技术化、全球化和实力化的传播,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力量。西方某些发达国家运用先进传播手段对我进行文化渗透,使中华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国家信息与舆论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坚持积极的文化传播战略,加强党对文化传播的宏观控制力,增强中国先进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力,有助于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精神与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