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5篇 |
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15篇 |
工人农民 | 45篇 |
世界政治 | 66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217篇 |
法律 | 256篇 |
中国共产党 | 42篇 |
中国政治 | 184篇 |
政治理论 | 283篇 |
综合类 | 3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81篇 |
2013年 | 155篇 |
2012年 | 113篇 |
2011年 | 132篇 |
2010年 | 137篇 |
2009年 | 159篇 |
2008年 | 74篇 |
2007年 | 82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50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菲律宾银行业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虽然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但基本运行状况良好,经营风险程度有所改善。这得益于菲律宾政府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应对危机的措施。尽管如此,菲律宾银行业整体仍存在监管滞后及资产管理水平比较落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2.
Iain Pirie 《The Pacific Review》2016,29(5):671-692
Abstract Korean policy-makers constructed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as a purely external threat to the domestic economy. T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crisis supported a selective retreat from neo-liberalism. More problematic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risis as an exogenous phenomenon allowed policy-makers to focus on maintaining short-term growth without seriously addressing the structural weaknesses of the economy that the crisis should have drawn attention to. Levels of household debt in Korea have risen since the crisis and are considerably higher than in the USA. Equally, the economy remains over reliant on exports as a source of growth. 相似文献
253.
Do economic downturns increase voter support for left or right parties? In our empirical analysis, we combine fine-grained registry-data on the labor market impact of the crisis and how it varied across 5000 electoral districts, with district-level data on vote-shares for all major parties in Swedish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crisis. Because the impact was so diverse across districts, we can estimate the electoral impact of unemployment more efficiently than usual. Moreover, because the crisis was an external and unexpected shock to the Swedish economy, we argue that the selection bias that is usually inherent in estimating the electoral impact of unemployment is mitigated. We find that the electoral impact of crisis-induced unemployment was large, benefiting right parties. 相似文献
254.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s how Italian regions and their presidents employed Facebook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to encourage citizen engagement. To do so, it adopts quantitative methodologi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most public actors increased their levels of social activity during the pandemic but mainly for promoting public communication and that citizens much prefer interacting with presidents. Moreover, citizen engagement was higher when posts were published during nonbusiness hours or weekends, while it decreased when posts contained photos or videos. 相似文献
255.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到影响最大的是发展中国家及其人民的发展权利。危机对发展权的挑战,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领域,也反映在社会文化以至政治发展层面,进而衍生为人的生存发展危机。要摆脱危机,就必须重新塑造发展权法治理念,从传统的形式平等和社会正义迈向一种新的正义观即发展正义,从现有的公法强制干预和私法自由调节转向政策性平衡新机制,在全球社会连带中实现自主发展。在这些新理念导引下,于法律重心的发展权定位、发展权指标体系的法律化以及强化国际与国内公共权力对发展权的法律责任三大方面进行制度建设,确立公共权力对发展权的自觉意识和可归责性、建立全球性的发展权法律标准以及危机预警与干预系统。 相似文献
256.
政府合法性探讨的是政治系统如何赢得公众广泛信仰、支持和认同的问题。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任何一种政治体系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合法性危机的问题。弘扬公共精神,坚守公共性,推进公共行政,是人类社会治理模式历史演进视野下解决地方政府合法性危机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257.
地方政府危机公关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研究如何提高地方政府危机公关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8.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美关系下行趋势渐显。对此,国内外学者从体系结构压力、对外战略、国内政治以及意识形态等角度提出了诸多解释。然而,现实中中美关系日趋下行的原因却更为复杂。近年来频频发酵的钓鱼岛危机、南海争端以及朝核危机等第三方因素逐渐凸显,对中美关系的破坏作用不容忽视。为弥补既有解释的不足,作者将尝试从第三方视角构建一个替代性的逆社会化理论框架。这一理论认为,中美关系中的第三方可以通过冲突化、污名化与互信退化三个微观机制诱发中美关系的紧张局势。案例研究表明:日本挑起的钓鱼岛争端不仅诱发了中美关于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冲突,而且加剧了中美两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竞争。菲律宾则借黄岩岛危机,在国际上大肆丑化中国形象,其发起的南海仲裁案使得中美两国相互认知日趋负面。朝鲜近年来频繁进行核试验,更是加剧了中美两国在制裁朝鲜、部署\"萨德\"系统等问题上的战略互疑。对于第三方的逆社会化效应,中美双方均应高度警惕、精心管控。 相似文献
259.
美国推进“星链”军事化发展,使得外空安全和全球战略稳定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对其潜在风险进行提前研判和评估。较之传统外空装备,“星链”具有多维一体的战场网络覆盖能力、延伸全杀伤链的集成性功能以及面向实战化的信息作战优势,将对全球战略稳定格局带来三大冲击:一是冲击首攻稳定性,“星链”既强化了美国先发制人的战略突袭能力,又弥补了军用太空资产固有的脆弱性,提升了美国太空攻防的整体能力;二是冲击危机稳定性,“星链”会加剧外层空间爆发“意外战争”的风险,同时,针对“星链”的制衡与反制措施可能造成外空危机的快速升级,并由战略领域向常规领域扩散;三是冲击军备竞赛稳定性,“星链”具有攻防一体和军民两用属性,可能加剧军备发展的“安全困境”,引发技术扩散和军备竞赛风险。“星链”技术系统的不透明性和不可预测性,导致有关军备控制的信心建立措施难以施行。应对“星链”军事化发展对于全球战略稳定的挑战,必须吸纳涵盖商业部门在内的多元化安全治理主体,构建核、外空、网络和人工智能等多域联动的安全治理机制,推动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安全治理。 相似文献
260.
基于“脆弱性-能力”综合视角的公共安全评价框架:形成与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社会的公共安全评估框架在不断发展之中,从单独的脆弱性视角或能力视角进行公共安全评价,到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安全评价的脆弱性-能力综合视角,大体经历了三个过程。本文阐述了在脆弱性-能力综合视角下的公共安全评价主要研究内容,以及该评价框架的范式与应用。脆弱性-能力综合视角的评价框架研究,把质性研究与定量方法相结合,从脆弱性和应对能力综合的视角出发,通过引入系统动力学,提出了一种公共安全与公共危机管理动态评价的新思路,构建了一个公共安全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动态评价和识别框架,为公共安全评价工具和方法提供新的视角和前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