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篇
  免费   35篇
各国政治   31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416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53篇
综合类   14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治安管理处罚法在立法宗旨、立法原则及处罚程序的设定等法律条文中,处处体现出社会主义民主精神,是对以往公安行政立法的发展和完善。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通过和实施,对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处罚活动中严格执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与犯罪构成关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均将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置于犯罪构成体系之中的做法所不同的是 ,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是游离于我国传统的耦合式犯罪构成体系之外的一个“活泼元素”。这样的关系 ,与现代刑事法治的精神不相契合 ,实有认真检讨和改进的必要。英美法系双层次犯罪构成模式为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的纳入 ,尤其是超法规的正当化行为的充分展开 ,不仅提供了极其广阔的空间 ,而且因赋予其程序要件的色彩 ,从而突出强调了程序正义的价值 ,推动了宪法在刑事领域的司法化。因之 ,借鉴英美法系双层次犯罪构成的结构模式 ,吸纳我国传统犯罪构成体系中的合理成份 ,实现经验与理性的沟通 ,应当成为改造我国传统的耦合式犯罪构成体系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3.
《治安管理处罚法》自2006年3月1日实施以来,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新问题,诸如治安处罚、传唤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4.
论建立我国无效行政行为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效行政行为是指不具有公定力 ,完全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 ,我国立法虽对此有所规定 ,但并未与可撤销行为作具体区分 ,这不利于贯彻行政法治 ,不利于保护公民权益。我国应当建立包括无效的认定标准、认定方式和程序、法律后果等在内的无效行政行为制度。  相似文献   
65.
《森林法》修改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守秋 《现代法学》2004,26(5):47-57
作者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修改的基本思路,主张修改后的《森林法》应该成为森林资源法律子体系中的核心法律,林业行业的基本法律,即全面反映当代新型林业和森林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建设中重要地位和全面作用。认为在修改《森林法》时,必须坚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体现当代环境资源法的基本理念,在有关问题上与国际法接轨,认真总结和吸收国内有关环境资源和林业的法制建设经验。《森林法》修改应该建立在对森林的性质、特点和作用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现实存在的森林资源环境问题,突出森林保护和森林生态建设,加强对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的采用,加强对公众参与等社会调整机制的采用。  相似文献   
66.
当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建立和完备,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还显得比较落后,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因此,对上海这座国际性大都市来说,建立以“六种能力”为核心内容的城市应急处置体系,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7.
Article 14 of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 as applied by the UK judiciary under the Human Rights Act 1998, is in danger of becoming as 'parasitic' as it is often described. Judges have inappropriately narrowed the scope of the 'ambit' of other Convention articles, and thus limited the number of claims to which Article 14 can apply, by defining it according to considerations more properly weighed in a justification analysis incorporating proportionality. The emerging approach departs from Strasbourg jurisprudence, and fails to give full effect to the language and intent of Article 14. This trend need not continue. This article begins the process of fashioning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ambit of Convention articles: one that could change the fortunes of Article 14 cases in the UK, but that flows naturally from the precedents of the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and gives effect to the spirit of the HRA.  相似文献   
68.
从歧视走向平等——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婚生子女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对其加强法律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婚姻家庭法的一个重要课题。综观世界各国亲子立法的发展史,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经历了受虐待和歧视的“无亲之子”阶段、被消极肯定的“形式平等”阶段、以至于发展到当今一些国家对子女的完全平等保护———实质平等。我国亲子立法应顺应世界先进亲子法的立法趋势,摒弃“非婚生子女”这一不平等称谓,制定统一的自然血亲子女制度,以子女认领制度作为确定无婚姻的父母与自然血亲子女身份关系的证明方法,保护子女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69.
同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有关职位分类制度的规定相比,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设计的职位分类制度有许多创新之处,具体体现在职位类别划分更为科学、职务序列设置更加多样化、级别的内涵与功能更为明确等方面。  相似文献   
70.
It is a well‐established principle that no trust may be regarded as charitable in law unless carrying out its purposes will benefit the public. Trusts for religious purposes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presumed by courts to be for the public benefit. However, the presumption of public benefit will be removed from the law in early 2008 when section 3(2) of the Charities Act 2006 comes into force. At that time, two questions are likely to attract interest. First, to what extent, and in what ways, has the application of a presumption of public benefit assisted courts up to now? Secondly, without the assistance of the presumption, how might courts go about ascertaining whether the public will benefit in future cases? The article takes up these two questions with respect to trusts for religious purpo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