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4篇
  免费   3篇
法律   1439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3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肌病(PCM)猝死者心肌线粒体DNA(m tDNA4977)缺失情况及其与猝死的关系。方法对18例PCM猝死和28例对照组病例心肌组织蜡块,用常规方法提取心肌m tDNA,以PCR、琼脂糖紫外凝胶成像技术确定扩增产物激光密度,初步定量检测m tDNA4977缺失率。结果PCM猝死18例中,检见13例m tDNA4977缺失,占72.44%。对照组28例中,检见3例m tDNA4977缺失,占10.71%;两组病例m tDNA4977缺失率均值分别为0.5795和0.074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多数PCM,特别是扩张型心肌病猝死者心肌可检见m tDNA4977缺失;提示其心肌m tDNA4977缺失变化与PCM猝死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12.
输血与丙型肝炎因果关系鉴定及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丙型肝炎病毒(HCV)已成为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但是要确定患者所感染的丙型肝炎与某次输血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仍很困难。本文通过对一个案例进行研究,提出鉴定方法,即收集病人的所有住院病历,查阅病人输血前、输血后或者以后一段时间转氨酶的变化情况,尤其是伤后近期查出的转氨酶水平,基本上可代表伤前的水平。结合抗-HCV抗体的变化,确定输血与肝炎间的因果关系。作者还结合我国法律,提出输血后感染丙型肝炎的患者可以“严格责任原则”起诉医院或者血库,医院或者血库承担举证责任,举证的内容包括其所提供血液的献血员来源合法,已作了法定的筛选检测,同时提供所有法定的记录档案,否则血库或者医院将承担败诉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813.
32例父权鉴定案例,应用‘Myo’小卫星DNA探针,以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进行DNA分析,所得结果与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15~24种红细胞抗原、血清蛋白型及红细胞酶型系统)的结果比较,获得一致性结论。其中8例排除父权,24例肯定父权。并就两种检测方法的内部联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14.
中国“罪犯DNA数据库”STR基因座研究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选择合适的 STR基因座 ,建立中国“罪犯 DNA数据库”模式库。以 2 2 11名汉族、15 0名维吾尔族、10 4名回族群体为分析对象 ,提取罪犯血样 DNA,用复合 PCR和四色荧光技术检测了 D3S135 8、v WA、FGA、D8S1179、D2 1S11、D18S5 1、D5 S818、D13S317、D16 S5 39、TH0 1、TPOX、CSF1PO、D7S82 0等 13个 STR基因座及性别 Amelogenin基因座。在 13个 STR基因座中 ,除 TH0 1、TPOX基因座外 ,其余各基因座的个体鉴别能力 (DP)值均接近 0 .9,杂合度(H)均大于 0 .7,排除概率 (PE)大都在 0 .5以上 ,其中 FGA、D8S1179、D2 1S11和 D18S5 1基因座 DP≥ 0 .95 ,H≥ 0 .85 ,PE≥ 0 .6 5 ,表明它们在法医学上极有应用价值。TH0 1和 TPOX在多态性方面较差 (H分别为 0 .6 430和 0 .6 2 96 ,PE分别为0 .40 46和 0 .370 1) ,但也符合应用于法医学的要求。13个基因座的平均偶合率为 5× 10 - 1 5 ~ 1.2× l0 - 1 4 ,适合作为中国人群的遗传学标志 ,用于建立中国“罪犯 DNA数据库”  相似文献   
815.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42例颅脑损伤伤者的法医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诊断按照病史资料和颅脑CT/MRI确定;精神障碍按照CCMD-Ⅱ-R、CCMD-3及龚氏修订的韦氏智力量表(WAIS-RC)确定;伤残程度评定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将所获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精神障碍以脑震荡后综合征居首位(26.2%),其次是遗忘综合征(21.4%)、神经症(16.6%)等。精神障碍以脑伤的低伤残等级多见(Ⅹ级52.4%,Ⅷ级14.3%,Ⅶ级19.0%),但整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多分布于脑器质性损伤(脑挫裂伤54.8%,脑干损伤16.7%);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多分布于脑功能性损伤,其中脑震荡占21.4%,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智力缺损多见于脑器质性损伤(P<0.05),80.6%分布于脑伤的Ⅹ级、Ⅷ级和Ⅶ级(P<0.01)。结论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及智力缺损的发生与颅脑损伤的类型、性质有关,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并不平行。  相似文献   
816.
大鼠脑损伤后GDNF表达变化的时间规律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脑损伤后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中表达变化的时间规律性。方法以冲击应力σd为355.09kPa致大鼠脑损伤后,于不同时问段分别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免疫组化双染色技术检测GDN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强度,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阳性反应物平均灰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GDNF mRNA和蛋白弱表达,伤后15min开始表达呈增强趋势,分别于伤后1d、2d,表达至峰值,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33.08±4.53、125.05±2.00,与对照组、邻近上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维持高水平表达至伤后7d,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16.65±1.31、114.20±1.68,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达至峰值前,阳性细胞多为神经元,之后以神经胶质细胞为主。结论脑损伤后GDN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具有时间规律性,GDNF阳性细胞种类存在变化,可作为法医学推断脑损伤形成时间的指标。  相似文献   
817.
152例火场尸体的法医学检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火场尸体的法医学检验特点及其鉴定。方法 对86起火场中152例尸体的相关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52例火场尸体,生前烧死109例,纵火焚尸38例,无明显高温作用的尸体5例。主要死因有“烧死综合征”100例,火场有毒气体中毒8例,机械性损伤32例(含高坠死4例),机械性窒息5例,电击、服毒各1例;不能确定死因5例。自杀5例,他杀40例,意外107例。在生前烧死尸体,87例呼吸道内有炭末沉着,71例皮肤局部烧伤边缘组织有红肿,46例检见水泡,17例有“闭眼反应”征象,大部分尸体血中HbCO浓度超过20%;纵火焚尸少见或不见上述改变。结论 检验火场尸体,根据烧死尸体征象和血中HbCO浓度检测,并结合火场勘验资料综合分析,其死因鉴定和死亡方式推断结论方能准确。  相似文献   
818.
小鼠皮肤切创IL-10和IL-4的表达及其与损伤时间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IL 10、IL 4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 ,观察实验小鼠不同时程的生前伤 ( 0 5~ 168h)及死后伤 ( 1~ 6h)皮肤创伤局部IL 10、IL 4的表达情况。结果 生前伤 ,IL 10在伤后 1~ 3h阳性反应逐渐增强 ,3h达峰值 ,2 4h降至较低水平 ,伤后 48h再次升高 ,72h又达新峰值 ,其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在表皮细胞及单核 /巨噬细胞 ;IL 4于伤后 2 4h出现明显阳性反应 ,96h表达水平达峰值 ,168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其阳性细胞主要为创伤局部的成纤维细胞。死后伤 ,IL 10仅于死后 1~ 3h呈阳性染色 ,IL 4未见阳性染色。结论 IL 10、IL 4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呈现一定的时序性变化。  相似文献   
819.
论刑事诉讼中DNA鉴定结论的证据效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鉴定解决了困扰司法鉴定多年的“同一认定”的技术难题。DNA鉴定结论能为刑事诉讼提供有力证据,但它仍然是证据的一种,并非“铁证”,盲目迷信DNA鉴定具有危险性。应该审查DNA鉴定的偶然重复性、污染可能性、鉴定水平的差异性、鉴定书的规范性,以及与其他证据的关联性。DNA鉴定结论只有与其他相关证据相印证后才可以作为证据予以采信,其证据效力必须经过审判人员对全案证据进行综合审查并采信后才能体现。  相似文献   
820.
大鼠脑损伤分级自由落体打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建立一个控制性与重复性好,并可分级的脑损伤动物模型。方法根据自由落体原理,使击锤从不同的高度下落,造成轻、中、重不同程度的大鼠脑损伤,肉眼、光镜观察损伤的程度。结果肉眼、光镜观察下出现可分级的病理学改变。轻度损伤组病理改变局限于大鼠大脑皮质浅层,中度损伤组病理改变可见于大脑皮质及深部白质内的基底核、海马、胼胝体、丘脑,重度损伤组病理改变除中度损伤累及部位外,还累及脑干。挫伤灶周围神经元变性、坏死范围和程度随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增大。各组内每只动物所受损伤程度一致。结论该模型制作出常见的闭合性颅脑加速伤损伤,致伤程度较一致,重复性好,可分级,是脑损伤实验研究较合适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