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2篇
  免费   44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1850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63篇
政治理论   56篇
综合类   1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For the past 5 year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ed emphasis on evidence-based programs, and, in particular, the promotion of experimental designs as the highest standard of evidence. This interest has been fueled by the Federal government's demand for accountability that links budget allocation with program performance.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agency within the Office of Programs in the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is undertaking a number of effor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valuation research and address the need for evidence-based programs. These efforts have focused on making improvements upfront in the grant selection process so that well-designed evaluations will be undertaken and in the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of ongoing evaluation research grants so that implementation and design issues can be identified and addressed. Evaluability assessments is a key strategy that NIJ is relying on increasingly to identify programs that have a high likelihood of being successfully evaluated. Whether these efforts will lead to an overall increase in the rigor of NIJ-supported evaluations remains unanswered at this time. The views expressed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not necessarily those of The National Academies or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  相似文献   
32.
小鼠骨骼肌细胞核DNA降解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目的 监测小鼠死后骨骼肌核内DNA降解的情况 ,探讨死后细胞核DNA降解的一般规律。方法 建立小鼠死亡模型 ,在死后 72h内 ,以 12h的间隔取骨骼肌样本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 ,在荧光显微镜下测量彗星图像 ,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机体死后 ,骨骼肌细胞在电泳图像上出现了明显的彗星形拖尾 ,L/W比值随死亡时间而逐渐增大 ,二者呈一定的线性关系。结论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可以应用于早期死亡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33.
血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LC/MS/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建立血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LC/MS/MS分析方法。方法 用 1%三氯乙酸 乙腈萃取血液样品 ,采用电喷雾离子源 ,正离子MRM扫描。结果 本方法线性相关系数r≥ 0 992 2。最低检测浓度(LOQ ,S/N =5 )分别为乌头碱 2 0ng/ml ,次乌头碱 0 5ng/ml ,新乌头碱 0 5ng/ml。空白血添加回收率 91 2 5 %~10 3 1%,变异系数 (CV ,n =6) <10 93 %。结论 LC/MS/MS法灵敏可靠 ,样品处理快速简便 ,适用于血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检测。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轴索肿胀在鉴定脑干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取明确死于原发性脑干损伤(36例)和脑外疾病(28例)者共64例,分为损伤组(36例)和对照组(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12例、非心血管疾病16例),并将其死后24h和48h前、后做尸体解剖分为2组,通过对中脑、脑桥和延脑切片、镀银染色,在100倍光镜下采用显微测微器测量每片9条最粗的轴索横径,对所得数据作方差分析、t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 损伤组与对照组(不包括心血管疾病死亡者)相比,中脑、延脑部的轴索肿胀程度有明显差异(P<0.05);死后48h内解剖的损伤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但超过48h解剖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脑、延脑部轴索肿胀与外伤有明显的相关性。轴索肿胀对判断脑干损伤有意义。需排除心血管疾病致死。  相似文献   
35.
人心肌梗死心肌肌钙蛋白T脱失的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人梗死心肌中心肌肌钙蛋白T的脱失情况,探讨其在人心肌梗死死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人心肌梗死心肌肌钙蛋白T的脱失情况观察。结果 人梗死心肌肌钙蛋白T有明显脱失,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显示,人梗死心肌肌钙蛋白T的脱失面积与正常人心肌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可能成为人心肌梗死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组织中4种蟾蜍二烯内酯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肝组织中蟾蜍二烯内酯的定量方法。方法 以OasisHLB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提取,应用HPLC色谱法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结果该方法的回收率高于70%,线形范围在12ng/g-1200ng/g,经该方法测得华蟾毒它灵、蟾毒灵的最小检出量为O.4ng,华蟾毒精、脂蟾毒配基的最小检出量为0.5ng(S/N≥3)。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蟾酥中毒的法医学检验。  相似文献   
37.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过程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其中,建构评估指标模型是整个过程的核心机制,评估指标的权重设计和等级标准为其提供技术保障,而设立评估管理机构、选择确定评估主体、安排评估实施程序和落实评估结果运用则是整个过程的组织和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38.
建立科学的分类考核要素和量化测评体系,是弱化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考核结果科学性、准确性的关键之一。为解决国家公务员考核量化测评过程中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可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判法来促进国家公务员考核定量化。在重视与现行公务员考核量化测评方法衔接的基础上,通过适当补充、完善考核要素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一级考核指标因素和二级考核因子的权值,以建立模糊综合测评的模型。  相似文献   
39.
北京地区尸生性蝇类研究及其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为提供法医学尸体死亡时间鉴定的准确性,对北京地区人尸上蝇类区系进行了系统调查(1994~1996)。发现本地区共有双翅目尸生性蝇类3科、12属、14种。其中常见种有红头丽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肥须亚麻蝇、急钓亚麻蝇、棕尾别麻蝇和家蝇7种。对其常见种的幼虫进行不同温度和湿度下培养,观察常见环境因素,如日历期、风雨天气等因素对其生长发育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蝇类幼虫在其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速率加快,历期缩短;在同一温度和同一饲养条件下,发育速率因种而异;平均温度在28℃左右时,蝇类幼虫发育最快,尤其是1~2龄幼虫,时间为1天左右,且较稳定。这些数据对法医学推断死亡时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0.
480例活体损伤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活体损伤的特征,探讨其损伤类型与损伤程度的关系,以及法医学鉴定的有关问题。方法随机抽取1998-2001年间活体损伤的鉴定资料,对伤者的损伤及其法医学鉴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伤者居多;多发伤高于任何单一部位损伤;致伤方式以钝器致伤为主;重伤以颅内血肿和腹腔脏器破裂最多,轻伤以四肢骨折居首。结论损伤程度与损伤部位及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