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6篇
  免费   41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60篇
法律   1655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49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1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202.
203.
The primary aim of any DNA Database is to link individuals to unsolved offenses and unsolved offenses to each other via DNA profiling. This aim has been successfully realised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New Zealand (NZ) DNA Databank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The DNA Intelligence Project (DIP), a collaborative project involving NZ forensic and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interrogated the forensic case data held on the NZ DNA databank and collated it into a functional intelligence database. This database has been used to identify significant trends which direct Police and forensic personnel towards the most appropriate use of DNA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is being provided in areas such as the level of usage of DNA techniques in criminal investigation, the relative success of crime scene samples and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crimes. The DIP has broadened the dimensions of the information offered through the NZ DNA Databank and has furthered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vestigative capability of both Police and forensic scientists. The outcomes of this research fit soundly with the current policies of 'intelligence led policing', which are being adopted by Police jurisdictions locally and overseas.  相似文献   
204.
目的 探讨迷路震荡的法医临床学鉴定的有关问题。方法 对11例15耳迷路震荡的法医临床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1例迷路震荡伤者,均有头部受伤史,伤后短时间内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其中4例伴前庭症状;常规耳科检查和头颅及颞骨CT扫描无异常;各种听力学检查提示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选择ABR和/或40Hz AERP检测客观听阂,11例有不同程度听力损失,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其中双耳4例,单耳7例;鉴定时间在伤后2-8个月;鉴定为轻伤6例,重伤5例。结论 头部外伤后短时间内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可伴前庭症状,常规耳科检查和头颅及颞骨CT扫描无异常,以及各种听力学检查提示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可诊断迷路震荡,损伤程度鉴定至少在伤后2-3个月进行。  相似文献   
205.
核因子-кB是一种具有多向性调节作用的核转录因子。机体受到创伤后,NF-кB被激活,调节多种炎性介质基因转录,引起局部及全身的炎症反应。对NF-кB的有关研究可望用于法医学家对损伤时间的推测。  相似文献   
206.
心肌及传导组织内3种蛋白的变化与SMDS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心肌及传导组织内肌动蛋白、血浆白蛋白及纤维连接蛋白的染色变化,探讨青壮年猝死综合征(SMDS)死后诊断的新方法。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SMDS及冠心病猝死者心肌及传导系统内肌动蛋白、血浆白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的进行染色观察。结果 22例SMDS例猝死者心肌及传导系统内的肌动蛋白缺染17例;血浆白蛋白染色阳性18例;纤维连接蛋白染色阳性15例。并发现在SMDS中,8例有CCS严重病变。结论 心肌及传导系统内血浆蛋白、肌动蛋白改变与SMDS密切相关,部分SMDS病例死前存在早期心肌缺血或梗死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7.
体液中氟乙酰胺SPE-GC/MS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利用GC/MS与固相萃取 (SPE)技术相结合 ,开发血和尿样中氟乙酰胺鼠药的GC/MS定量分析新方法 ,并用于实际案例检测。方法 选择乙酰胺为内标 ,通过比较不同固相柱的萃取效率和不同条件对回收率的影响 ,优化用于血和尿样中氟乙酰胺萃取的固相柱和提取条件 ,利用氟乙酰胺与乙酰胺质谱图的分子离子峰面积之比与氟乙酰胺浓度的定量关系 ,建立血和尿样中氟乙酰胺鼠药的GC/MS定量分析新方法。结果 用硅胶柱萃取 ,峰面积之比与氟乙酰胺浓度在 5 0~ 90 μg/ml范围呈线性关系 ,检测限为 1 0 μg/ml。血样中氟乙酰胺检测的平均回收率达 91 6% ,标准偏差小于 7 3 %。结论 此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证明可满足氟乙酰胺鼠药中毒的定性定量要求。  相似文献   
208.
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成都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事故处理大队提供的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颅脑损伤的255名存活者为研究对象,在颅脑损伤治疗终结后进行智商测验、记忆商测验、SCID -I评估、PDQC和SCICP评估、脑电地形图检查,并完成人口学资料的收集。依据CCMD-3诊断标准中有关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分类进行精神障碍的诊断。结果 255例颅脑损伤患者中,罹患各类精神障碍者共185例,发生率为 72.5%。与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相关的因素有:患者的文化程度低、脑挫裂伤、脑损伤程度重、左额叶和左颞叶损伤、多脑叶联合损伤及BEAM异常程度重。结论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患者的文化程度、颅脑损伤的性质、程度、部位及多脑叶联合损伤等因素对精神障碍的发生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9.
目的探讨间隔多次微量取样玻璃体液是否可用于死亡时间推断。方法99只家兔分为2大组(I)大组45只,再分为A、B、C、D、E五个小组(每组9只),右眼(实验眼)于死后间隔12h多次取样直至24h(A组)、48h(B组)、72h(C组)、96h(D组)和120h(E组);各小组左眼(对照眼)仅分别于死后24h、48h、72h、96h和120h取样一次。检测Ca2+、Cl-、K+、Na+和P含量,同一取样时间的双眼做配对t检验。(II)大组54只,再分为2小组F组9只,每隔12h双眼交替多次取样直至120h;G组45只,每隔12h一次取样10眼(动物左右眼均编号后随机抽取每次10眼),直至120h;检测Ca2+、K+和Na+,两组差值做t检验及PMI回归方程比较。结果E组K+有差异(P<0.05),其余A~E组双眼物质含量配对t检验均无差异(P>0.05)。F与G组物质含量差值t检验无差异(P>0.05);K+、Na+的PMI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截距无差异(P>0.05),Ca2+与PMI无相关性。结论控制间隔时间和取样次数,多次微量取样对死后玻璃体液元素含量的规律性变化无显著影响,可以替代传统方法进行死亡时间研究。  相似文献   
210.
不同时程吗啡依赖大鼠依赖相关脑区光镜和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吗啡依赖中枢神经系统毒理病理不同时程的变化。方法背部皮下递增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时程大鼠吗啡依赖相关脑区,即蓝斑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黑质、豆状核、杏仁核、海马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并对突触进行计数,比较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结果吗啡依赖大鼠6个依赖相关脑区均出现神经细胞固缩或肿胀,神经纤维肿胀,线粒体肿胀、畸形,内质网扩张,多聚核糖体解聚,突触数量增多;胶质细胞、脑膜下淋巴细胞增多,随依赖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显著,并可见胶质结节形成。吗啡依赖8周组、4周组, 大鼠突触数量较空白对照组增多,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吗啡依赖8周组大鼠突触数量的增多,与吗啡依赖1周组、2周组大鼠比较,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吗啡依赖大鼠依赖相关脑区神经细胞呈缺血缺氧性及退行性改变,突触数量增多,并随吗啡依赖时限的延长而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