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2篇
法律   248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体液中氟乙酰胺SPE-GC/MS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利用GC/MS与固相萃取 (SPE)技术相结合 ,开发血和尿样中氟乙酰胺鼠药的GC/MS定量分析新方法 ,并用于实际案例检测。方法 选择乙酰胺为内标 ,通过比较不同固相柱的萃取效率和不同条件对回收率的影响 ,优化用于血和尿样中氟乙酰胺萃取的固相柱和提取条件 ,利用氟乙酰胺与乙酰胺质谱图的分子离子峰面积之比与氟乙酰胺浓度的定量关系 ,建立血和尿样中氟乙酰胺鼠药的GC/MS定量分析新方法。结果 用硅胶柱萃取 ,峰面积之比与氟乙酰胺浓度在 5 0~ 90 μg/ml范围呈线性关系 ,检测限为 1 0 μg/ml。血样中氟乙酰胺检测的平均回收率达 91 6% ,标准偏差小于 7 3 %。结论 此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证明可满足氟乙酰胺鼠药中毒的定性定量要求。  相似文献   
22.
罗芳  刘颖 《刑事技术》2006,(2):24-26
目的建立苯二氮卓类药物氯氮平的串联质谱检验方法,以排除干扰物质,提高灵敏度。方法用串联质谱方法分析。结果以基峰m/z243为母离子,碰撞诱导电压(CID)为0.8v,进行MS/MS分析。结论与GC/MS相比,GC/MS/MS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最高,排除干扰性能强。  相似文献   
23.
目的建立汽油中海洛因的检验方法及还原方法。方法利用无水乙醇挥发汽油混合物中的汽油,通过TLC、IR、GC、GC/MS对汽油混合物中溶剂和毒品成份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利用该方法对涉案检材成功进行了毒品还原及检验分析。结论该方法适合于此类案件检验。  相似文献   
24.
气质联用SIM技术在毒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气质联用SIM技术在毒物检测中的应用方法。方法 通过两个案例对质谱的两种扫描方法fullscan(全扫描 )和SIM (选择离子检验 )进行了比较。结果 SIM技术检验灵敏度远远高于Full Scan技术。结论 SIM技术是最理想的微量毒物检测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25.
中毒鱼体材料中五氯酚的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五氯酚的检验方法并对一起五氯酚钠投毒案进行检验。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对案件所涉及的各种检验材料 ,尤其是鱼体材料中的五氯酚进行检验 ,同时分析新建技术的特点。结果 运用所建方法检出检材中的五氯酚。结论 所建方法可进行五氯酚钠投毒案件的检验 ,且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26.
GC/MS同时分析头发中大麻酚类和△^9-四氢大麻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同时分析毛发中THC、CBN、CBD和大麻主要代谢物THC-COOH的方法.方法头发检材去污处理后,加入内标氯灭酸,经NaOH水解和正己烷:乙酸乙酯(9:1)提取,吹干后衍生化,利用GC/MS-SIM方法分析.结果THC、CBN和THC-COOH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1、0.05和0.01ng/mg.10例阳性头发中均检出THC成分,THC浓度范围为0J 1~8.84ng/mg,有3例未检出THC-COOH,检出者的量亦低于定量下限.结论同时分析头发中的大麻酚类和△9-四氢大麻酚是可行的,头发中THC-COOH浓度明显都低于THC浓度.  相似文献   
27.
GC/TSD法检验杀虫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颖 《刑事技术》2003,(5):26-27
目的建立一种杀虫双的GC分析方法。方法应用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53mm×1.5μm),用GC/TSD方法对生物检材中的杀虫双进行检验。结果可以快速、有效地检出中毒死亡者胃内容中的杀虫双成分。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快速,可很好地应用于案件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28.
本文研究了一种同时测定生物样品中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杀火菊酯、溴氰菊酯的方法,并详细介绍了试管提取净化的过程。在安装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上,选择不同极性的色谱柱和优选操作参数,能使上述4种杀虫剂达到基线分离,并在20~25分钟内同时完成分析。添加生物样品肝、胃,脑、血中的回收率达到70~90%;变异系数在±0.03~0.08范围。应用本文建立的方法,对中毒兔(溴氰菊酯和杀灭菊酯)各脏器均检出了原体杀虫剂,并成功地运用于一些法庭中毒案件的鉴定。  相似文献   
29.
30.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olice officer's or police doctor's ability to find drive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rugs. We have also studied whether the protocol on the driver's previous histories of drug intake is useful for directing the chemist in his analytical approach to revealing intoxicants in the suspects' body fluids. A comprehensive procedure for screening traffic-hazardous drugs in the urine was found necessary and is described. By using this method, we have studied the incidence of drunken drivers with detectable medicinal or illicit agent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91% of those drivers found by the officer or doctor of the police to be on intoxicants other than ethanol, carried some kind of traffic-hazardous drug in their body fluids, and that the doctor was a better judge than the police in identifying these offenders. By using a series of chemical methods for drug screening, we found that every third driver suspected of drunken driving due to ethanol, but not to other intoxicants, held some kind of a traffic-hazardous drug substance in his urine; benzodiazepines and cannabinoids were the most common findings. The data imply that 34% of these suspects revealed their intakes of traffic-dangerous intoxicants. We conclude that the judgements of both the officer and doctor of the police are needed for an efficacious detection of drive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rugs. Moreover, the results infer that the chemist has to screen for intoxicants to reveal these in a suspect driver. We also conclude that drugs, particularly the benzodiazepines or cannabinoids, may be commonly encountered in drunken drivers, suspected of being inebriated by ethanol but no other toxic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