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2篇
  免费   34篇
各国政治   32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638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42篇
政治理论   79篇
综合类   3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In March 2017, Pakistan formally took the decision to begin a process of incorporating the Federally Administered Tribal Territories into the framework of regular Pakistani law. This article offers an overview of the historical system of governance of the Tribal territories, along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cent reforms and their prospects for success.  相似文献   
32.
通过梳理传统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演进脉络,指出迄今为止的利益集团理论仍然存在几个不足,尤其缺乏对潜在利益集团的研究,规制经济学家也认为潜在利益集团没有政治影响力而将其排除于规制模型分析之外。文章试图阐明一种潜在利益集团视角下的政府规制模型,从理论上论证潜在的个体消费者如何解决集体行动困境问题,即如何完成个体利益的组织、表达和反馈等政治行动,这些问题的回答使利益集团理论从经济学回到政治学。最后提出潜在利益集团视角下政府规制的政策含义及其重点研究的四大主题。  相似文献   
33.
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各个地区之间在自然、地理、历史、社会等很多方面千差万别,由于这种异质性的存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是一项噪音很多的系统工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建设绩效指标数据仓库并进行挖掘可以有效解决这种异质性问题。论文首先通过标准比的形式,探讨了如何在我国筛选研究对象问题,然后通过将数据挖掘引入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设计研究,并以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挖掘软件,以江苏四市(苏州、南京、盐城、徐州)作为研究对象,在处理国家统计年鉴、地方统计年鉴、部门统计年鉴、政府及其各部门的工作计划与方案、工作记录等海量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了四市的数据仓库,为进一步进行指标挖掘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一、二、三,等等,都是智慧的结晶;"一点论"、"两点论"与"三点论",皆属颇有智慧的思维方式。"一点论"注重同一,"两点论"注重斗争,"三点论"注重和谐。大治安经略,须善用"一点论"、"两点论"与"三点论"等大智慧。兵不在多而在精,兵不在精而在用。能人点石成金,高手撒豆成兵,战场用兵的要旨在于据兵性而善用。大治安经略,须善用"一点论",形成社会治安防控的一个系统;善用"两点论",组织社会治安防控的猫鼠博弈;善用"三点论",构建社会治安防控的三角和谐。  相似文献   
35.
Chinese Civil Code separates the civil right to privacy and the civil interest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proposal of the PIPN in Article 1034, which constructs a different model from both EU and US. Although this distinc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t brings potential problems, too. The PIPN is a kind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which is unwilling to be known to others with privacy nature, which can be defined through a method of combining basic definition plus enumerations. It is recommended to consider the context and purpose of process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when deciding the PIPN, and the level of privateness, availability, risk and identifiability will be considered to the privacy test. Based on Chinese reality, ID number, biometric information, financial information should be list as the typical kinds of the PIPN in the future legislation.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阐述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立法的重要性和意义、立法的指导思想、立法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7.
李梁 《政法论坛》2021,(1):112-121
我国当前关于职务型传染病防治犯罪的刑法立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有效治理职务型传染病防治犯罪的需要,存在主体范围狭窄、行为类型单一、处罚不协调、罪刑阶梯简单等问题,急需改进.在改进职务型传染病防治犯罪的刑法立法时,应当坚持刑法的明确性原则、法益保护优先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和协调性原则.在这些原则指导下,职务型传染病防治犯罪刑...  相似文献   
38.
数据作为区别于传统客体的新兴民事权利客体,依附数据交易而实现其特定价值,同时具有社会资源、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的法定属性。数据交易下,其权益边界成为民事权利主体资格探讨的必备要素,关乎着数据主体资格、法律关系和私权制度价值。我国司法实践认为数据权益应因其劳动增值而取得,美国则认为数据权益应当回归数据应用的价值。基于分析,对数据权益应严格数据人格利益与财产利益,同时基于数据交易而赋予数据控制者基于数据主体的衍生权利,并建立各类数据控制者之间进行数据流转的合规性标准,以求在总结司法实践和立论的基础上,为数据权益的边界界分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39.
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对企业数据权益应当进行合理保护。但对企业数据不宜进行绝对化与排他性的财产权保护,因为此种保护违背数据的基本特征——数据并不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保护企业数据权益应当以促进数据共享为目标,企业数据的合理保护应当有利于促进数据共享。对企业数据应当进行类型化与场景化保护。对于非公开的企业数据,应当提供商业秘密保护;对于半公开的数据库数据,应当提供类似欧盟的数据库特殊权利保护;对于公开的网络平台数据,应当采取竞争法保护,避免恶性搭便车行为。法律还应当为企业主动公开的数据提供特殊类型的保护,允许企业设置白名单与黑名单。此外,法律也应当协调保护个人数据与企业数据,在优先保护个人数据的前提下,实现个人数据隐私期待与企业数据权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40.
The existence of ‘postnatal’ or maternal depression (PND) is contested, and subject to various medico-legal and cultural definitions. Mothers remain subject to complex systems of scrutiny and regulation. In medico-legal discourse, postnatal distress is portrayed as a tragic pathology of mysterious (but probably hormonal) origin. A PND diagnosis denotes ‘imbalance’ in the immediate postnatal period, although women experience increased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throughout maternity. Current treatment patterns emphasise medication and tend to elide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dividual sufferer in favour of a blanket disease model. I emphasise the need for a feminist reassessment of maternal distress and the means available to ‘testify’ to its forms, and argue for PND to be analysed in biopolitical terms, perhaps as a ‘habitus’ materialising the low status and pervasive privatisation of Western mothers.
Ruth Cain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