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85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7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推进以民生为基础的社会建设目标的背景下,重视并理性看待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2.
《产品质量法》中的民事责任包括侵权责任,违约责任及二责任的竞合三种情形。产品致害引起的财产损害依侵权或违约进行诉讼皆可,对于人身伤害依侵权进行,对于产品本身的损害依违约进行。若三项损害在一个损害行为中都存在时,应作为一个诉处理,只是运用的法律依据不同。  相似文献   
173.
工业设计是工业化时代的创新设计,是技术、艺术与文化转化为生产力的核心环节。作为工业设计主体的产品设计,随着工业加工能力的深入和系统控制能力的提高,以及产品市场接触面的日益宽泛、外观和性能研发的细化,其日益成为设计批评关注的焦点。对中国目前的产品设计而言,产品设计批评必须广泛精准地介入设计过程,并以为产品创值、增值为目标,同时以市场视域下的批评实践为基础,提炼出产品设计批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4.
本文从传统产业结构基本概念内在逻辑缺陷的分析出发,构建了一个包含产品结构和生产组织的立体产业结构分析框架,并对新框架下相关理论的整合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5.
我国从2000年起逐步引进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但尚对缺陷产品召回所涉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基本属性认识不足,缺陷产品召回制度难以融入我国现行的产品质量监管执法体系,产品召回与行政处罚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两者表现为平行的关系、递进的关系、交叉的关系、聚合的关系和补充的关系等5种基本形态。在实践中,应结合这几种关系形态正确、合理地适用行政处罚与产品召回制度,实现产品召回与行政处罚两种有效的政府产品质量监管执法手段相互支撑、交替适用、协同实施,进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产品质量责任制度、召回的法律体系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6.
我国产品质量法评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汪张林 《现代法学》2000,22(3):119-122
本文对我国产品质量法的立法体例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现行的产品质量法立法体例不科学;应改变现行的立法体例,将产品责任立法凸现出来。本文还对构成产品质量法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7.
由于法官的自由心证存在缺陷以及案件中证据和事实的不确定性和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将概率论引入司法证明领域是必要的和可行的。相对于完全依靠法官的良心和理性对证据的证明力进行认定,运用概率的方法分析证据证明力的大小就显得更为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178.
从跨文化层面看国际品牌在中国的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并在中国取得了不俗的表现。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后非常注重对目标市场所在地文化背景的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国际品牌在市场上的成功,为企业奠定了国际品牌在中国的地位,并为其后续持续发展铺平了文化上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9.
李雯静 《时代法学》2014,(4):94-103
在医学界,血液被称为"生命的源泉"。然而,近年来,随着临床用血和血液制品使用的大量增加,患者感染梅毒、肝炎、甚至艾滋病的案例已屡见不鲜。而上世纪末,我们的邻国日本也曾遭遇过同样的"血液之殇",日本司法实践在处理诸如"东大梅毒事件"、"药害肝炎事件"、"药害艾滋事件"上的成功经验会带给我国怎样的启示,以下将对日本法上血液的法律属性、医疗过失的判断标准、因果关系的证明以及医药产品责任主体的责任分配等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从法解释学的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司法现状,探讨日本法对我国在法律解释适用方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0.
Scholars suggest that consumers rely on heuristics to evaluate products. They employ both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cues to evaluate product quality and utilize the same cues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counterfeit and genuine products. This has far-reaching public health, economic, product authentication, and even criminal justice policy implications due to the emerging ideas of criminalizing the purchase of counterfeit goods.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viability and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such a policy,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consumer attitudes toward counterfeits, purchase motivation, and behavior, as well as of their abilit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genuine and counterfeit goods, is imperative. Building on cue utilization theory, this article develops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how consumers develop and utilize heuristics for product authenti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ringements and outlines a research agenda. Additionally, it helps to inform the development of prevention and enforcement efforts, in consumer education and enforcement agent training, as well as a basis for policy deci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