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公安财务工作方式和观念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要适应公共财政框架建立的需要。根据公安工作的特点和当前的实际情况,探索出提高公安经费保障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2.
见索即付保函和国际备用信用证作为国际结算和担保的重要形式,在国际金融、国际租赁和国际贸易及经济合作中应用十分广泛。二者功能接近,有人甚至将其等同。由于二者分别适用不同的国际惯例,所以准确把握国际惯例的相似与区别,不但有助于在实际工作中的正确运用,促进国际经贸的开展,也有利于保护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故本文试对之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3.
担保问题和信用问题制约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助学贷款问题的解决在现阶段需修改<担保法>,最终解决则需建立个人信用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4.
因我国担保法规定的权利质押中并未将一般债权质押列举在内,导致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其看法不一。本文通过分析一般债权质押存在的现实性、应具备的条件、设定、效力及实践中若干疑难问题等内容,剖析问题,提出笔者的建议,以期达到权利质押制度完善之目的。  相似文献   
45.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提高文献收藏水平是重点学科文献保障的重点,进而提出增强重点学科文献保障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46.
同一债权设有抵押与保证双重担保时,在保证人或抵押人履行担保债务之后,均可向主债务人进行求偿。但对于其中之一的担保人在履行了担保债务后是否有权向其他担保人求偿,仍有疑问。新物权法仅规定,已承担担保责任的担保人有权向债务人追偿。但承担了担保责任的人在向债务人追偿后,若不能得到清偿,还能否向其他担保人追偿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47.
离婚时处理按揭房屋的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婚姻期间购买的按揭房屋在夫妻离婚时如何处理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问题,《法释[2003]19号》第21条将按揭房认定为"尚未取得所有权"的房屋,要求人民法院在夫妻离婚时仅就按揭房屋的使用权予以判决。这一处理方式,既不符合物权法定分止争、物尽其用的立法宗旨,也不符合婚姻法确立的夫妻财产分割原则,更有违法律的公平正义。本文试图通过探讨按揭房屋的产权问题,特别是夫妻以一方名义购买的按揭房屋在离婚时的分割问题,突破现有的处理方式,以解决因处理按揭房屋衍生出的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48.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二者都是调整担保法律关系的基础性法律规范,但是二者诞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不同,在二者并行的局面下,其冲突将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防止因此给具体实施带来不便,有必要理清二者的冲突所在,这对于全面贯彻《物权法》178条规定的"担保法与本法不一致的,适用本法"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9.
法律程序是法律制度的实践基础,在结构上可以区分为程序规则、程序行为两个组成部分。程序行为是法定的要式行为,程序规则是不同于实体法律规则的构成性规则。程序保障,或说权利的程序保障,是现代法律程序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法律程序有别于前现代法律程序的标志。正是程序保障原则赋予了现代法律程序独立于实体法律而存在的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50.
《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等单行立法仅规范部分执法活动,调研表明,行政执法实践存在大量问题,与执法程序立法的总则性规范缺失和不完善有直接关系。落实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完善执法程序立法的要求,首先需要调整立法思路,由单行"零售立法"转向制定综合性统一立法,具体方案可以先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执法程序条例》。制定条例,要回应行政执法实践面临的双重问题:一方面是执法权违法行使与执法不公,损害当事人的权利和执法公平;另一方面是行政执法中较为普遍存在的执法不作为与慢作为,行政执法效能不足,法律得不到有效实施。保障公民权利与提升行政效能是立法要实现的双重目的。保障公民权利要解决执法乱作为问题,主要机制包括确立行政基本原则、保障公民知情权与参与权、完善行政执法证据制度等;提升行政效能要解决执法不作为与慢作为问题,主要机制包括理顺执法机关纵向横向关系,简化申请处理程序,提升行政执法信息化程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