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4篇
法律   3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存在于人体有核细胞的表面,在不同种族、不同个体间呈现高度多态性。HLA个体遗传学差异的本质是在编码其抗原产物的基因水平上,因此HLA基因型检测优于血清学和细胞学方法,能直接从基因水平反映HLA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82.
研究应用不同抗原修复技术对不同pH值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的远程送检切创皮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研究适合较长时间固定的送检皮肤检材的最佳免疫组化染色步骤及固定液pH值。结果表明中性或微碱性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的皮肤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最佳,而微波+胰蛋白酶双修复方法,能够大大降低了背景染色,获得了良好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83.
就目前用于人体带绦虫感染或寄生的常用临床诊断方法,如虫体形态学观察、粪便或肛门拭子涂片显微镜检查、循环抗体ELISA检测、粪抗原ELISA和粪DNA-PCR检测等及其优缺点进行了综述.指出,敏感性高且特异性强的粪抗原ELISA和粪DNA分子生物学检测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应重点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84.
筛选了3个位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E蛋白上不同位置的抗原表位区基因,利用重叠PCR方法分别与猪细小病毒(PPV)VP2基因相连。将目的基因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3.1-EA-VP2、pcDNA3.1-EB-VP2、pcDNA3.1-EC-VP2。将重组质粒在无免疫佐剂参与的情况下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空质粒接种组及PBS缓冲液接种组作为空白对照,采用ELISA法、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对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小鼠外周血中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cDNA3.1-EA-VP2、pcDNA3.1-EB-VP2、pcDNA3.1-EC-VP2接种小鼠后,都能诱导小鼠产生JEV、PPV特异性抗体,并且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小鼠CD3+、CD4+T淋巴细胞数在首疫后第7天高于对照组(P0.01),CD8+T淋巴细胞数在首免后第14天高于对照组(P0.01)。pcDNA3.1-EB-VP2免疫组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均高于pcDNA3.1-EA-VP2和pcDNA3.1-EC-VP2免疫组。表明,用JEV E蛋白抗原表位区基因与PPV VP2基因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85.
应用RT-PCR方法扩增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新疆玛纳斯分离株的E2基因,应用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预测了可能存在的抗原表位;分别扩增了包含预测抗原位点的片段(1~118)-(144~340)-(100~300)-(1~345),并将其克隆到pMD18-T Simple载体中;将重组质粒pMD-(1~118)、pMD-(144~340)、pMD-(100~300)、pMD-(1~345)的HindⅢ+Bam H Ⅰ双酶切产物分别插入pET28a(+),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1~118)、pET-(144~340)、pET-(100~300)、pET-(1~345).将这些原核表达载体分别导入BL21(DE3),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收集菌液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4个重组质粒在BL21(DE3)中均成功表达,表达融合蛋白的分子质量分别为18.6、28.2、29.2和43.9 ku,与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一致,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28.2、29.2和43.9 ku的融合蛋白可被牛抗BVDV阳性血清识别.  相似文献   
86.
牛D型产气荚膜梭菌肠毒血症dot-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纯化的菌体蛋白为诊断抗原,建立了牛D型产气荚膜梭菌特异性抗体的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方法,确定了各组分的最适反应条件:抗原包被浓度为1.95 μg/mL,血清稀释度为1:320,二抗稀释度为1:2000,封闭液为30 mL/L脱脂乳,抗原、血清、二抗和封闭液的作用温度及时间均为37℃30 min.用该dot-ELISA检测30份牛血清,纯化抗原比粗提抗原的阳性检出率高16.7%;dot-ELISA的灵敏度是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法的43倍;用dot-ELISA法对100份牛血清样本进行检测,阳性率为59.0%;经特异性试验、重复性试验和与AGID法比较,表明用纯化抗原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87.
将分离的番鸭细小病毒通过正常发育的番鸭胚传代,分别取不同代次的病毒尿囊液经氯仿、聚乙二醇浓缩处理后制成不同代次的抗原.该抗原与抗番鸭细小病毒抗血清在含有20 g/L PEG 6000的琼脂平板上作用,可见有明显的沉淀线.  相似文献   
88.
用多头绦虫原头节、囊壁、囊液层析纯化抗原及原头节排泄分泌(ES)抗原对绵羊免疫及攻击感染多头绦虫虫卵后的血清进行ELISA检测,观察了血清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绵羊在感染虫卵后第1周即可检测出血清抗体,感染后3~5周抗体效价达到峰值,一直持续到试验结束;免疫组绵羊在免疫3次后,血清抗体效价迅速升高,第3次免疫后1~2周达到峰值,且抗体水平明显高于虫卵感染组,在攻击虫卵后抗体效价开始下降,但直到试验结束时抗体效价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免疫组和原头节ES抗原免疫组血清抗体总体水平要高于囊壁和囊液抗原免疫组,原头节ES抗原和原头节层析纯化抗原的敏感性、特异性要高于囊壁和囊液层析抗原。试验表明,以上4种抗原可用于ELISA检测绵羊免疫及感染后的抗体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89.
过氧化氢酶-氯霉素偶联物的合成及其结合比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混合酸酐法合成了氯霉素琥珀酸酯衍生物.再用碳二亚胺将该衍生物与过氧化氢酶偶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已纯化的偶联物中氯霉素与过氧化氢酶的结合比。结果,偶联物中氯霉素与过氧化氢酶的结合比达到30.67:1,偶联物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损失约30%。结果表明,该偶联物可作为竞争性ELISA法或免疫传感器法测试氯霉素时所需的酶标抗原。  相似文献   
90.
应用二维电泳、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对细粒棘球绦虫六钧蚴排泄分泌抗原、原头节、绵羊及牦牛棘球蚴囊液以及囊壁抗原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5种抗原分别显示多肽斑点108、64、85、124及83个;其中特异斑点分别为44、40、46、87及37个。对六钩蚴ES抗原多肽斑点的分析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