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5篇
  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37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14篇
法律   367篇
中国共产党   49篇
中国政治   144篇
政治理论   50篇
综合类   5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91.
在沙门氏菌invH基因重组表达的基础上,研究invH基因表达蛋白的免疫保护功能。采用PCR技术对鼠伤寒沙门氏菌DT104株的入侵基因H进行扩增,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3中,将重组克隆进行融合蛋白表达、纯化和Western-blot检测,用油乳剂制备融合蛋白疫苗,将该疫苗通过3种不同剂量(40μg/只、60μg/只、80μg/只)免疫注射小鼠进行免疫保护效果测定,同时设油乳剂灭活疫苗组和PBS空白对照组,采用黏附与黏附抑制试验对抗血清的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克隆成功表达了44ku的融合蛋白GST-invH,且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3种剂量重组蛋白疫苗间的免疫效果差异不显著,均能提高小鼠体内IL-4和IFN-γ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油乳剂灭活疫苗组的保护率为90%,3种剂量重组蛋白疫苗组的保护率均在60%以上,虽然重组蛋白疫苗的保护效果不及油乳剂灭活疫苗,但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体外黏附抑制试验结果显示,抗融合蛋白GST-invH的抗体能抑制沙门氏菌对靶细胞的黏附。表明,GST-invH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892.
流产布鲁氏菌bp26和omp10基因的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布鲁氏菌外膜蛋白bp26基因和omp10基因,对分离的布鲁氏菌和参考布鲁氏菌菌株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以明确分离的布鲁氏菌和参考布鲁氏菌菌株与基因库中的布鲁氏菌外膜蛋白bp26基因和omp10基因间的同源性.根据GenBank中的布鲁氏菌bp26基因和omp10基因,分别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以提取的分离株布鲁氏...  相似文献   
893.
脑心肌炎病毒VP1结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获得可溶性表达的脑心肌炎病毒(EMCV)结构蛋白VP1片段,将EMCV VP1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菌中。采用不同温度、不同IPTG浓度及不同诱导时间诱导目的蛋白表达,以筛选VP1融合蛋白可溶性表达的最佳条件,并通过Western-blotting检测最佳条件下表达蛋白的免疫活性。PCR、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VP1基因已克隆入pGEX-4T-1质粒。经优化,确定VP1融合蛋白可溶性表达的最佳条件为:当D600nm值为0.4~0.6时,以0.25mmol/L IPTG于25℃条件下诱导表达12h。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诱导表达的蛋白具有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894.
介绍了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组的特点及编码蛋白,论述了伪狂犬病病毒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包括核酸探针诊断方法、PCR诊断方法、LAMP诊断方法、鉴别诊断方法,并就其基因工程疫苗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着重阐述。  相似文献   
895.
对疱疹病毒UL24基因的序列特点、编码蛋白的特点、基本功能以及UL24基因编码蛋白与疱疹病毒调节蛋白ICP27、细胞周期蛋白B/Cdc2复合体、UL12蛋白和胸腺激酶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总结。旨在阐明UL24蛋白在病毒毒力、病毒复制、核仁素的散布和细胞膜融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疱疹病毒UL24基因属于晚期基因,是疱疹病毒基因组特定长区中的一个核心基因。  相似文献   
896.
为克隆出猪巨细胞病毒SC株DNA聚合酶(DPOL)基因并对其进行分析,根据GenBank中的DPOL基因序列(AF268040)设计了1对引物,用PCR法扩增出猪巨细胞病毒SC株DPOL基因,将其克隆到T载体,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序结果表明,猪巨细胞病毒DPOL基因全长3 024bp,为一个完整ORF,共编码1 008个氨基酸;与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系统进化树表明猪巨细胞病毒与人疱疹病毒6型和7型关系最近;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推导出该蛋白的基本性质,并预测出高级结构。成功地进行了猪巨细胞病毒SC株DPOL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今后此基因生物学功能和猪巨细胞病毒复制机理的研究以及病毒系统分类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97.
魏华  赵拥军 《政法学刊》2011,28(3):37-40
责任的本质在于非难可能性,是就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对行为人的非难。一方面,应是对行为人符合构成要件行为本身的非难(法益保护的手段)。因为在一般意义上,违法行为后的逻辑后果便是结果的无价值;另一方面,是对行为人造成的符合构成要件结果的非难(法益保护的根本目的)。因为行为人对由于其不法定向行为意思致使法益侵害或威胁这样一种结果的无价值。即"责任与行为同在"原则中的责任应当是对法益侵害的结果或威胁这一整体法律后果(当然包括行为)的非难,而非仅仅局限于对行为人实施构成要件所要求的定型行为的非难。在刑法理论通说已经将责任与行为同在中的"行为"限定为"实行行为"的情况下,通过对责任主义本质的另一种不太谦虚的尝试性重新审视,以行为人主观面的不法定向作用来决定行为的不法色彩,并在法益保护的结果无价值立场下,对不法定向行为(原因自由行为)进行归责判断,从而除去原因自由行为之概念。  相似文献   
898.
利用PCR技术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TA野毒株prfA基因进行扩增,将其克隆后测序,并对该分离株prfA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分子特征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TA株prfA基因全长为714bp,编码237个氨基酸。通过对推导的prfA蛋白氨基酸序列结构域分析发现,该蛋白从N端到C端分别包括1个β-环结构域(18~97aa)、1个α-螺旋构成的C区(110~136aa)、1个α-螺旋构成的D区(136~155aa)、1个由螺旋-转角-螺旋构成的HTH结构域(170~196aa)和1个由α-螺旋构成的亮氨酸拉链G区结构域(211~237aa)。通过对GenBank中登录的35株分离株prfA基因遗传变异分析发现,不同地域分离株的prfA基因在核苷酸水平以点突变为主;TA株第197位氨基酸由赖氨酸(Lys,K)突变为天冬氨酸(Asn,N)。  相似文献   
899.
城乡居民之间发生纠纷的深层原因多是风俗习惯与法律之间的规范冲突,以及人们之间以不同社会规范为依据的利益冲突。这是我国社会发展中规范多元、利益多元及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特殊现实,也是人们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纠纷的基本立足点。因此,在由城市所主导的市场化、信息化向乡村强势推进的过程中,对农村居民仍在延续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生活方式及利益诉求,社会应当给予必要的尊重与宽容,而不是简单的否定与排斥。  相似文献   
900.
Abstract: The gene encoding the dopamine D2 receptor (DRD2) has been suggested as a candidate gene for substance dependence. In this study, the possible association between Taq1A and Taq1B DRD2 polymorphisms and cannabinoid dependence was investigated. One hundred and twelve cannabinoid addicted and 130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Taq1A and Taq1B genotypes were determined in all subjects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or each polymorphism (A or B), the subjects wer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genotype, that is, the subjects with alleles A1/A1, A1/A2, A2/A2; B1/B1, B1/B2, and B2/B2.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aq1A gene polymorphism and cannabinoid addict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subjects.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polymorphism of the Taq1A, but not the Taq1B,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usceptibility to cannabinoid dependence. Further clinical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be carried out for confirm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