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6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9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Crimes of the Nazi and Soviet Occupation Regimes in Lithuania and outlines the work it has accomplished to date. The author reviews the problems and 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the Commission’s research into the post-1940 period of Lithuania’s history and describes the clashing perspectives inherent in the starkly different Lithuanian, Jewish, Western and Soviet wartime narratives.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报刊杂志以及原台籍日本兵的口述历史等史料发掘,发现台湾文化界在日据时期、光复后40余年、以及解严后20余年的三个不同时期,关于台籍日本兵的典型言论各有特点。台湾文化界关于台籍日本兵言论的流变轨迹反映了台湾人从被殖民到“脱殖民”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也从一个侧面举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对台湾造成的伤害,表明了日本对台湾文化的长期暴力扭曲正是造成今日台湾文化“脱殖民”困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43.
Abstract: Abgesehen von wenigen Ausnahmen sind neuere theoretische Entwicklungen im Historischen Institutionalismus bislang kaum von der vergleichenden Föderalismusforschung aufgenommen worden. Der Beitrag diskutiert deshalb die Möglichkeiten, die eine historisch‐institutionalistische Perspektive für die Bearbeitung von zwei zentralen Fragestellungen der vergleichenden Föderalismusforschung bietet: die Frage nach den Entstehungsbedingungen föderativer Systeme sowie die nach deren Entwicklungsdynamik. Für alle zwei Fragestellungen, so die Grundüberlegung des Artikels, hält der Historische Institutionalismus gewinnbringende Analyseinstrumente bereit, die dazu beitragen können, zwischen den weitgehend isolierten Theoriesträngen der Föderalismusforschung zu vermitteln.  相似文献   
44.
朱伟方 《学理论》2009,(20):106-107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蕴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唯物史观,突出了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贯彻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有机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相似文献   
45.
目前世界毒品交易额 40 0 0亿美元的四分之一来自湄公河流域国家 ,为满足世界各国吸毒者需求而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缅甸和老挝是该流域种植和加工罂粟的主要国家 ,据此推算 ,湄公河流域国家每年生产的海洛因不少于 2 5 0吨 ,生鸦片数量也不少于 2 5 0 0吨实际上湄公河流域的毒品问题不仅取决于经济利益的驱使 ,还与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46.
马克思《资本论》经济学-哲学批判内在统一的哲学底蕴在于其唯物史观性质。唯物史观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开展提供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依据,而在经济哲学批判中唯物史观得以深化。由于《资本论》学科性质的二重性,唯有从经济学-哲学批判内在统一的理论视角,才最有可能在理论上阐明《资本论》及其手稿对唯物史观的深化,从而揭示、挖掘和把握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唯物史观的新的存在方式和新的发展,并为推进唯物史观的再认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对于“占领华尔街”运动所暴露出的美国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和两级分化现象,可以用美国学者保罗·克鲁格曼的“不平等政治”与“平等政治”相互转换的分析理论来解释。在他看来,美国的政治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政治的平等或不平等决定着经济社会的平等或不平等;美国不平等政治与平等政治的转换经历了“严重不平等”的“前新政”时期、“相对平等”的“新政”时期和“高度不平等”的保守主义政治时期这三个阶段;美国正面临着走向新平等政治并实现贫富差距“大缓和”的历史机遇。然而,“占领华尔街”运动却表明,美国的不平等政治仍然在延续,美国至今未能从制度上解决“平等一不平等政治”周期性转换这一政治不公平问题。由此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在当今世界各国包括中国,有“良知”的政治学家和政治家,不仅要推进民主政治,还应该正视“平等一不平等政治”的周期率,并努力超越不平等政治,施行公平政治,以此推进经济社会的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48.
所谓“五种‘社会形态”’的“社会形态”,混淆马克思原著文本新唯物主义史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社会”、“经济的社会形态”“社会形态”不同范畴的原意;是对马克思“社会”、“经济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形态”三范畴与生产力原理不同关系混同。  相似文献   
49.
一个地域乃至国家的民族及其文化认同感取决于公众所共有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记忆。而历史景观作为一个历史见证者,亦扮演着文化象征的重要角色。在历史景观身上,深刻体现着民众对其历史与文化的双重记忆。本文以湖北黄州东坡赤壁为例,依托发生于此的史实与传说,试图探析蕴涵于历史景观之中的民众的公共记忆在诸如文字、仪式等传承媒介中代代相继的原因与过程。  相似文献   
50.
民事速裁程序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速裁程序是我国在近年来的民事司法改革过程中为缓解人少案多的矛盾所推出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速裁程序的推行不仅能有效缓解法院办案压力,还对彻底解决民事纠纷有重要作用。因此,速裁程序有待于从基本内涵、历史沿革、法理基础以及与其他相关程序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以此为我国速裁程序的立法设计和司法操作的完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