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4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槃瓠神话是南中国畲族、瑶族、苗族共有的精神遗产。畲族槃瓠神话内容虽有着与瑶、苗相一致之处,但是也具备独特的个性。在畲族内部,由于地域的差异,畲族槃瓠神话又有着不同的文本,其中三种是具有代表性的。学界认为,畲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化倾向。这种艺术化倾向,表现在畲族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槃瓠神话所蕴含的精神因素是社会生活艺术化过程的必要动力。  相似文献   
32.
唐诗中西域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魏晋南北朝期间西域民族的民族特征,也有利于我们从历史维度的视角加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以及理解。西域少数民族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这种文化也表征于唐诗中,集中彰显了唐诗中的西域乐器文化以及西域舞蹈文化。西域文化对于唐朝诗人创作热情的激发以及对于其形象思维的唤醒具有重要意义,其诗歌意象与文化历史载体记录不仅彰显了西域特质,也凸显民族融合的恢弘进程。  相似文献   
33.
工资集体谈判制度是职工工资的民主决策方式,也是工会保障职工经济权益的重要手段。作为当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工资集体谈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保障职工最低工资等方面成效显著。由于当前工会方的经济非独立性,从而使谈判话语权较弱,以及企业和职工对经营成果分配的不满等,导致谈判质量较低,特别是职工工资增长的谈判不够理想,从而使利益分配成为工资集体谈判的关键点。为此,针对工资谈判中的利益分配问题,本研究试图设计一个既能够满足企业的利益需求,又能够维护职工的正常工资需求的"工资联合确定模式",即在工资谈判中运用"HU理论",进行操作,实现劳资双赢,从而化解工资集体谈判在实践中的实施难题。  相似文献   
34.
胡锦涛同志的社会公平正义思想不是从观念到观念,而是基于现实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有着明确的现实路径。促进发展、建设和创新制度、树立公正理念、营造社会环境、改善党的领导是胡锦涛同志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5.
二胡,已经成为传统中国音乐以至传统文化的表征;作为一种乐器,二胡实际上扮演了一种文化角色,甚至成为传统音乐的隐喻。但是,二胡的这种象征意义出现得相当晚,如果没有所谓的"现代性"在中国的出现,二胡就不会有它在中国音乐叙事上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36.
朱德发 《理论学刊》2007,1(4):119-124
五四中国新文化的建构,离不开科学的方法论的制导。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胡适的实验主义方法及其与中国新文化生成的关系的研究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其实,作为方法论的实验主义是一种现代科学思维,胡适师从杜威并对其实验主义给出了独到的理解和阐释,尤其在中国新文化和新文学建设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运用。  相似文献   
37.
社会主义文化的视觉再项—“户县农民画”再释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县农民画所创造的视觉形象和观看方式凸现了作为历史创造者的新中国农民的主体形象,这与当时的文化政治是高度契合的,是对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具象表现。在市场经济时代,户县农民画抛弃了自身的传统,流为以民俗文化为卖点的商品。户县农民画的沉浮变迁映现了时代的巨大落差。  相似文献   
38.
太史公是官名,司马迁出仕是由于父亲的保举;司马迁与李陵交往始于太初二年之前,司马迁遭祸是因为武帝的私欲、多疑和喜怒无常;征和二年,《史记》已基本完成;《史记》他作主要集中在司马迁受刑以后的七八年间,作始终坚持作史“至太初而讫”。  相似文献   
39.
Abstract

In the beginning faith was the alpha and omega of revolutionary dreams and terrorist actions. This article will examine case studies among the Peoples of the Book—Judaism, Christianity, and Islam—for religious terrorism is not the product of one faith. It argues that the cultural resonance of each movement examined offers a blank slate on which contemporary seekers, dreamers, and fighters may write. The title, borrowed from a popular novel, is the leitmotif of this form of violence. By all objective forms of analysis, the movements chronicled in these pages are a parade of seemingly stupid ideas held by idealists, fools, and fanatics who dreamed that, with God at their side, they could bring perfection to a fallen world. In such a cause, antinomian violence is inevitable and genocide its logical outcome. Yet these early movements are not to be despised, for together it was they, not the huddled masses cowering before the powers that be, that created the modern world.  相似文献   
40.
在正统观上,苏轼认为孔子作《春秋》是以礼为本,将礼作为国家盛衰之根本,据礼而进行褒贬,从而依礼强调人伦纲常的重要性并阐发尊王的时代思想;在方法论上,因《春秋》将是非之情寓于其喜怒之间,所以苏轼用观其辞气所向的解经方式诠释孑L子之意,以期能更好地理解《春秋》;在历史观上,苏轼将《春秋》看做信史,认为其以历史事实为本,“具文直书而无隐讳之词”,对相关史实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