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3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篇 |
工人农民 | 1篇 |
世界政治 | 8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6篇 |
法律 | 304篇 |
中国共产党 | 2篇 |
中国政治 | 8篇 |
政治理论 | 20篇 |
综合类 | 29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55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葛天博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128-131
在通往法治驿站的道路上,整个社会期待值得信赖的司法.独立的司法秩序与司法的独立判断是根本基础.当代中国司法场域,法律为什么不能被信仰,司法场域为什么必须拒绝民主,道德评断为什么能够在司法场域发力并促使司法机关作出改判等三个命题值得人们深思.从苏格拉底之死到李昌奎案件所透视的法律接受者的命运值得当代中国司法反思. 相似文献
602.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敏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134-136
近20年来,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从整体上看,仍处于摸索阶段,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及教学资源建设等多个方面还存在着问题。我国高校应创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围绕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师资及教学资源建设,并注重加强高校之间人才培养的合作,充分整合与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实现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长期健康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03.
斯坦福大学《学生司法宪章》在校园司法工作中,一方面始终将受指控学生的诉讼权利保护置于首位,另一方面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诉讼参与权。《学生司法宪章》不仅为受指控学生制定了十方面共二十二项诉讼权利,也为司法过程中的其他诉讼参加人规定了七个方面共十四项诉讼权利,而且这些权利设定都以美国宪法《权利法案》为基础,通过这些逻辑严密的诉讼程序充分保障亍学生的诉讼权利,也体现了权利平等、正当程序、人民主权的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604.
钱迎春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24-28
侦查构造是侦查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一方面具有完善侦查理论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指导实践也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侦查构造的弱点主要在于忽视了对犯罪嫌疑人权益的保护,为此应采取加强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的调查取证权和辩护权,确立检察引导侦查机制,设立中立的司法裁判官等措施,以有效制约侦查权,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05.
司法鉴定是服务于审判活动的科学实证活动 ,司法鉴定进入诉讼领域 ,实际上就是科学进入司法工作。我国现行的司法鉴定体制已经暴露出诸多弊端 ,这种现状与当前提出的以司法公正为核心 ,以司法公开为重点的司法改革目标直接相违背。公正与效率是 2 1世纪司法改革的主旋律 ,司法部决定创建新的司法鉴定制度 ,并对原有鉴定体制进行整合 ,其中心工作就是强化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 ,使其成为创建有中国特色司法鉴定制度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606.
郜尔彬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5):77-83
诉权是当事人请求法院运用审判权解决民事纠纷或保护民事权益的权利。回溯民事诉权理论的历史源流,有助于分析我国民事诉权内涵的发展并提出新的认识。考察我国民事诉权立法缺陷和司法运行的偏离现状,有助于提出有针对性的制度建设途径。在诉权保障体系构建之后。应着眼当事人滥用诉权的社会现实,探讨对民事诉权滥用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07.
侯帅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101-106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影响范围急剧扩大。特别是一些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网络造谣行为,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危害性。《刑法》对这类网络造谣行为的规制.应当充分运用法益分析的方法,对侵犯不同类型法益的网络造谣行为对症下药。与其冒违背罪刑法定基本原则的风险,而用寻衅滋事罪来规制网络造谣行为,不如利用其他更有针对性的罪名。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进行扩大解释或者立法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对象进行扩张都不失为一种更符合刑法基本原则的方法。 相似文献
608.
在中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中,检察机关现行侦查监督工作尚未充分控制并制约侦查权。在侦查监督的现实运行中,侦查监督的权威与手段较弱。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从若干方面相应完善了侦查监督程序,对于促进司法公正,保障公民人权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贯彻新刑事诉讼法应以强化人权保障为目标,建构强制侦查措施司法审查制度,赋予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适时介入及全面引导权,侦查监督的相应保障权,完善侦查监督内部规范化工作规程,以确保侦查监督在司法实践中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籍此提高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能力和权威。 相似文献
609.
610.
郭小亮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9,(6):20-24
在侵占罪中,非法占为已有含义的准确界定及其与拒不交出(退还)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司法实践中认定侵占罪的关键因素。在认定侵占罪时,需要划清非法占为己有与代为保管的界限,二者在主观上、客观上、保管期限和合法性四方面都存在区别,防止行为人以代为保管之名行非法占为己有之实。非法占为已有与拒不交出(退还)表达的是同一意思,拒不交出(退还)只是对非法占为己有的进一步补充、说明和印证,不属于侵占罪成立的客观要件。把非法占为己有作为侵占罪成立的唯一客观要件,不会扩大侵占罪的处罚范围,相反有利于遏制侵占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