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31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12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从听证程序与行政效率的关系入手,论述了扩大我国听证范围的可行性,并就当前听证范围拓展至其他行政处罚、抽象行政行为的必要性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2.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中,不良书刊对青少年的侵蚀和毒害是造成青少年犯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青少年可塑性大、意志力薄弱,不良书刊不仅对青少年犯罪起诱发、教唆作甲,而且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最后形成起强化作用,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制止和根除不良书刊对青少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基于争夺国际中间地带的地缘战略传统,美国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对华战略博弈的重要场域。自中国提出并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美国政府的反应策略可以划分为战略意图警惕、少边主义阻断和多边制度竞争三个阶段。美国对华竞争策略的演变逻辑集中表现为愈发强调争夺中间地带国家的重要性,以谋取第三方支持作为其“竞赢”中国的战略工具。美国对中国及其“一带一路”倡议的负面战略评估,以及美国国内外对华共识凝聚力的上升,为其对华竞争手段赋予了承诺扩大化、议题安全化和策略明晰化的特质。美方的举措破坏了国际多边合作机制的现有框架,也在美国社会层面扰乱了舆论生态和决策环境,加剧了国际安全环境中的不可控风险。跟踪分析美国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中间地带展开的竞争举措,不仅能够理解中美关系的演变轨迹与发展趋势,也要求中国通过战略研判、意图传递与制度对接等路径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54.
通过分析安全主体在安全政治中的思维逻辑和行为方式,可以抽象出其所信奉的安全哲学。以当代中国的安全哲学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基于自身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战略判断,中国提出与之相匹配和呼应的新安全观,并且分为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以及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两个阶段。同时,中国所主张的新安全观与旧安全观在政治基础、安全结构、安全战略、争端因应、和平保障五个方面形成鲜明对比。以此为线索,当代中国安全哲学的具体内涵可以被理解和概括为一体安全、兼容安全和发展安全,倡导树立忧患意识与发扬斗争精神。当然,当代中国的安全哲学还面临包括启动成本、维持成本和机会成本在内的成本问题,包括不对称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在内的行动问题,以及包括安全感问题、实践转化及其效力问题和他者问题在内的竞争力问题等现实困境和理论困难,这也是当代中国的安全外交需要作答和完成的理论命题与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55.
正确认识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逻辑关系与体系结构,是新时代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开展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西方政治思想中“社会产生国家”与“国家决定社会”两种较为主流的理论观点,都明确了国家对社会秩序和个人权利的保障作用。马克思主义则从社会决定国家出发,强调国家维护安全的外部职能与社会管理的内部职能,确立了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理论分析框架。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呈现嵌入性、同构性与层次性的特征。新中国成立以后巩固新生社会主义政权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后突出强调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为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服务;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统筹发展与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应当遵循国家安全中央事权与社会稳定地方事权的治理事权逻辑,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分治理结构下国家、政府、社会治理层级逻辑,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法治逻辑,国家安全风险与社会稳定风险的风险治理逻辑,以更好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6.
ABSTRACT

In 2013, China and India officially established an economic corridor (the Bangladesh–China–India–Myanmar Economic Corridor, BCIM-EC) that would cut across Myanmar and Bangladesh. But while the formal process of cooperation among the four countries is in place, many obstacles to its implementation remain at the international,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s. Is meaningful collaboration possible within the BCIM-EC framework? In terms of two dimensions of structural power as conceptualised by Susan Strange, security and trade, China’s structural power in Myanmar is much stronger than India’s. It is therefore likely that this imbalance will prevent the BCIM-EC project, which currently appears to be overshadowed by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rom having a fruitful outcome.  相似文献   
57.
让农民"富起来",是对农民进行有效教育的物质基础;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邓小平农民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用事实教育农民,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是邓小平农民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用科技知识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邓小平农民教育思想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8.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大抉择,旨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进程,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七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完成顶层设计的"大写意",正在绘制聚焦重点和项目建设的"工笔画",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方面成就卓著,并形成一系列合作理念和机制规范,推动沿线国家优势互补,联动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项涵盖经济贸易、政治外交、人文交流等诸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保驾护航下,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健康丝绸之路以推进全球公共卫生平台建设,并展现出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59.
作为一种兼具公共产品与战略工具双重功能的议题,全球基础设施具有明确的发展与安全含义,因此,该议题在国际政治中呈现出嵌入"发展—安全联结"的基本态势。当前,在大国战略竞争结构之下,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与国际社会"发展—安全联结"都具备议题拓展的政治动力,两者互动推动着安全与发展两大议题领域在不同层次上展开更为复杂化的聚合,扩展了当前"发展—安全联结"在国际政治中的适用范围,也强化了基础设施对安全与发展的依赖程度。基础设施与"发展—安全联结"互动呈现出螺旋圈层的架构,即主要通过议题维度的立体配置逻辑、制度方面的双重建构逻辑和演变方面的系统嵌合逻辑等方式,更紧密地与"发展—安全联结"发生互动关联。一个"发展—基建—安全联结"正在浮现。全新的联结也在重新塑造安全与发展两大议题,并在议题设定、行为逻辑、国际制度、全球治理和运作环境方面影响着当前的国际秩序。这种正在出现的"发展—基建—安全联结"可能对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基建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0.
韩国朴槿惠总统自从2009年以来提倡"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并向美中等国家寻求支持。"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就是以韩国和朝鲜为主,包括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蒙古等亚太国家和非国家行动主体,培养非传统安全或是软性安全热点问题合作。但该构想存在许多问题,如美国是否作为参与国加入,议题是否包含传统安全和制度化水平问题。如果美国加入,那么,东北亚区域固有的人类安全议题的选择混乱或将引起东北亚的认同性危机;议题的最终目标如果是传统安全,那么非传统安全或软性安全的重要性将被削弱;在制度化水平方面,习惯和惯例的制约性和实效性将成为问题。本文提出了作为东北亚区域内国家间的和平合作体,形成针对人类安全议题的"东北亚人类安全共同体"的方案,研究人类安全理论和国际机制并验证了其合理性。由此,确认了仅限于东北亚国家之间的人类安全范围内形成共同体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