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7篇
  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48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0篇
法律   644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105篇
政治理论   48篇
综合类   86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自由意志与法律意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沉默权立法论争中的“自由意志”问题,从实际出发来探讨自由意志与法律意志这对命题,有益于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立法实践。  相似文献   
102.
医疗事故罪的法定刑配置突出地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对医疗事故罪适用的刑罚种类只有有期徒刑和拘役两种 ,显得过于单薄。 2、法定刑幅度太低 ,不符合业务过失犯罪从重处罚的原则。要解决医疗事故罪法定刑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加“罚金刑” ,2、增加“资格刑” ;3、提高法定刑幅度。并以此为中心修改完善刑法第 335条。  相似文献   
103.
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其时代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体现了时代的需求;“以德治国”思想内容的时代性;“以德治国”思想实践措施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04.
饭稻羹鱼与粿条肴糅--泰人接触羹食文化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接触并从汉人的饮食文化中引进了羹食文化,泰语中的汉语借词是其体现。传统泰式餐食——味重的kaeng33饭,源于上古到先秦时期中原汉人与南方百越民族的接触,受中原汉民族配菜羹食的影响。泰语 kaeng33是上古的借词,借自汉语“羹”,清淡kaeng33食则源于汉唐以降中原汉族的羹食之糁食法的演变和汤食文化的传播。 kao33lao24借自汉代中原话“肴糅”,kuai24tiao24是宋以后潮汕移民带进暹罗的“粿条”。  相似文献   
105.
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趋势下,会计也在趋于国际协调,而海峡两岸关系密切,经济互动频繁,因此本文对海峡两岸在信息提供者、披露时点、财务预测更正更新、管理当局责任等财务预测制度的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差异,并提出中国大陆在财务预测制度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6.
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现代化是以经济市场化推进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在社会变革中,文化发挥着一种“场效应”。先进文化可以使人们认识社会发展方向,焕发出创造潜能,整合各种矛盾。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三个面向”,发扬科学精神,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和外来文化民族化。  相似文献   
107.
李政 《法律科学》2000,(6):99-107
从知识传统的角度来看 ,我国民事诉讼法基本的概念、术语、原则、制度与理论框架主要渊源于西方的法典类型。它在我国新型法律体系以及在大学学科课程中的地位 ,是在本世纪最初十余年间以挽回法权为主旨的立宪修律活动的直接推动下 ,通过日本法律顾问的讲授和留日法科学生的译释等途径 ,迅速确立起来的 ,并由此为中国民事诉讼法近代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表见代表及其适用--兼评<合同法>第50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表见代表是指法人代表的行为虽然超越了法人的代表权限,但善意相对人基于一定外观相信其有代表法人之权而与之从事交易行为,该代表行为有效的制度.我国立法对这一制度的规定仅仅是开始,仍有许多配套规定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09.
再识“责任”与经济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责任制度是经济法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法学界论证经济法是否为独立法律部门的重要依据.法律责任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与其他社会责任分离、责任逻辑的完善、责任方式的基本定型等过程,这使得部分学者按传统法律部门作为划分标准,否认经济法责任的存在,进而否认经济法为独立法律部门.按社会活动领域和法律调整宗旨的标准划分法律部门,责任方式并非划分法律部门的绝对标准.经济法具有独特调整方法,其责任制度的精髓集中于"责权利效相统一"的原则.经济法责任不仅在不同程度上综合运用民事、行政、刑事责任方式而形成独特的责任制度,而且将责任制度前置于主体制度,增强经济责任制,形成其鲜明的调整特色.  相似文献   
110.
《刑法》第267条第二款关于"携带凶器抢夺的"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的规定,有悖于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构成原则,不具备转化型抢劫罪的构成要件,与刑法第269条规定存在冲突,应予取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