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0篇
  免费   41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40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906篇
中国共产党   82篇
中国政治   218篇
政治理论   84篇
综合类   97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认同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个体认同和集体认同之间在强调的重点、所具有的功能、适用的范围三方面存在差异。个体认同和集体认同从根本上说具有极大的共同性和相似性,而这个共同性与相似性的基础在于社会性。个体认同和集体认同永远处于一种相互塑造中。对个体认同与集体认同的内在关系的考察是和谐社会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2.
国家单方法律行为是"国家意图单方引起国际法上的后果的行为";"国家单方法律行为既是国家义务的渊源又是国际法的渊源";由于单方法律行为和条约同属国家的法律行为,它们的效力根据应当是相同的,国家意志、善意原则、基本规范、习惯法、一般法律原则等都可以作为其效力根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3.
以法律要件分类说为典型的古典证明责任的立足点在于实体法法律规范性质的分析,该理论自提出以来历经德、日民事法学人的沉淀洗练,曾成为学界的通说。但是,法律要件分类说不但在规范分类、间接反证、主观举证责任分类标准等问题上难以理清各种理论纷争,而且其对于动态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转换以及与证明标准的关系缺乏必要的关注,也难以与现代民事诉讼的辩论主义、争点整理程序相协调。我国民事证明责任改革应当从"法律要件分类说"的迷思中走出,以"阶段的举证责任论"来重新构建我国的民事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124.
论法律的安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安定性不仅是法律自身的逻辑自恰性、连续性和体系化,更应该从法律与社会生活的适应关系中去理解。法律须被明确规定、实用而且保持相对不变,否则,法律平等、合目的性将无法实现。在转型社会法律安定性是在应对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法律与方法和法外空间等紧张关系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5.
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持续是基础,生态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企业与自然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的集中体现;企业与自然是内在自然性与超越自然性的对立统一;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在企业管理上的必然反映。当代社会在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同时,也同样要求企业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与兼容。  相似文献   
126.
医患关系不是一种医疗消费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医患关系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在公共卫生领域,医患关系是一种行政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27.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决定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和谐,同样,人与自然关系的对抗也决定着人与社会关系的对抗。人类只有通过改变其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将人与自然的这种对抗性关系转向和谐性关系,进而才能建立起一个美满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8.
动物等自然物是否有资格提起诉讼,其诉讼行为能否通过人类代为行使是自然的权利诉讼所面临的问题。自然的权利诉讼理论根基可以追溯到环境伦理学中的各种学说,最早的自然的权利诉讼出现在美国,但是,至今美国法院对自然的权利诉讼所表现出的态度却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29.
对死刑进行司法上的控制可以分为两种途径:一是实体上的司法控制,就是通过对犯罪人严格适用刑事实体法的有关死刑的规定,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死刑的实际适用;二是程序上的司法控制,就是通过严格执行刑事程序法有关死刑案件的程序性规定,在客观上达到进一步减少死刑适用的实际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后者对于死刑的司法控制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死刑复核权的回归为视角,探寻对死刑进行有效司法控制的程序性路径。  相似文献   
130.
This article examines two modalities of law, depicted spatially as the vertical and the horizontal. The intellectual background for seeing law i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mensions is to be found in much socio-legal scholarship. These approaches have challenged the modernist, legal positivist and essentially vertical view of law as a system of imperatives emanating from a hierarchically superior source such as a sovereign. In keeping with the socio-legal critical tradition, but approaching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al philosophy, my aim is to address three matters. First, why is vertical law problematic for feminists? Second, what are the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w in its horizontal register? Third, how is an appreciation of this ‘flat’ law useful for feminist legal theory and practice? In particular, I consider the ways in which feminist legal theory operating in the horizontal dimension can transgress, without transcending, the vertically determined perimeters of the nation st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