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5篇
  免费   22篇
各国政治   62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0篇
法律   455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124篇
政治理论   287篇
综合类   128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This paper argues that reform of the wrongful trading remedy in section 214 of the Insolvency Act 1986 is unlikely to yiel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civil recovery for creditors of insolvent companies.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widely held view that procedural restrictions in the provision have unduly limit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medy are without foundation and, likewise, that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that current modest levels of litigation under the provision demonstrate underperformance in the sanction relative to the scale of the misconduct against which it is directed. The paper draws on a wide range of analytical and empirical evidence to argue that the scope for application of the sanction is inherently limited by factors independent of the particular rules within the statutory remedy.  相似文献   
272.
什么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旨趣和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区别于私人部门管理,公共性是公共行政的本体论属性。公共行政的公共性使得公共行政管理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责任性问题。回顾公共行政学的历史发展,责任性问题是公共行政研究的核心旨趣。与责任性一体两面的避责研究是目前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热点议题,对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国内外避责研究文献的述评,本文探讨未来对这一议题进行研究的方向和路径,提出从避责问题研究出发,发展行动研究是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未来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273.
立法的有限理性存在的根源表现为立法人员的知识或知识结构的偏失、立法人员的个人偏好、立法中信息源的不足以及立法信息传递的中间层级的失真,由此而可能造成立法质量较低、立法的可操作性不强以及立法成本大,立法效益降低等情况。对立洪的有限理性的制度完善方面主要要在立法中建立专家委员会咨询制度、立法助理制度以及立法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274.
试析公安执法中的直觉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觉在公安执法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直觉决策一般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境;时间紧迫、信息有限、新情况、新问题和危急情境以及结果具有两极性。公安决策者应注意从知识、经验、胆识、自信和权威等方面培养自己的直觉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275.
过失危险犯之存在性与可存在性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决定某类过错行为 ,包括过失危险行为在内可以犯罪化的基础不是主观过错 ,而是危险行为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危害性。过失危险犯只能存在于危害公共安全法益的犯罪中 ,由于公共安全法益本身的特殊性 ,这类法益价值的外延已经突破其本身的价值而及于它的安全性 ,即威胁它的安全就是侵犯它的价值 ,而使过失危险行为具有直接侵犯公共安全法益价值的本质 ,进而具备犯罪化的报应基础。设立过失危险犯与刑法谦抑原则不冲突 ,反而有利于刑法诱导和刑法忠诚。  相似文献   
276.
日本国家赔偿特别领域要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会立法的内容被法院认定违反宪法时 ,属于国家赔偿法上的违法 ;立法不作为时 ,法院承认国会有广泛的立法裁量权 ,但也认为存在违法性不作为的情形。因行政权限不行使发生损害时 ,成立国家的赔偿责任 ,但受到国民法益的性质、违反的义务的性质、注意义务的基准等因素的影响。关于非权力作用 ,理论与判例均未形成一致认识 ,但在学校事故事件、行政指导及信息提供等方面 ,已有适用国家赔偿法的倾向。  相似文献   
277.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由于在立法上对犯罪的客观方面规定不明确,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很多认识上的分歧,导致部分案件的判决出现很大的争议。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名的扩大化导致金融机构垄断的强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应该从非法从事资本、货币经营的角度界定。  相似文献   
278.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价值取向包括尊重和保障人权、追求实体公正、追求程序正义、追求效率价值。《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前者不仅规定了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责任追究时效,而且还规定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期限,因而更广泛更全面。  相似文献   
279.
和谐社会包含着公平和正义的道德内核,并以此为理念引领着社会成员的生活。从和谐社会的道德诠释出发,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道德的关系,并提出了培育公共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280.
《治安管理处罚法》自2006年3月1日实施以来,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新问题,诸如治安处罚、传唤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