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6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In this article, Carr examines Jean Rhys's ambivalent feelings about her West Indian origins. She looks at the problems both she and others have had in deciding whether her work can be truly considered to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Caribbean literature. The difficulty lies not just in her expatriate existence or European themes, but goes back to her position as a white Caribbean Creole woman, the descendant of slave-owners. Carr looks at the tradition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 Creole woman, and suggest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assigned to Bertha Mason in Jane Eyre , 'intemperate and unchaste', persisted to Jean Rhys's day, and that all her fiction, even when not explicitly Caribbean, can be seen to write back to such representations. When Rhys arrived in England, she was immediately identified as Other because of her Caribbean accent, something that marked her out as disturbingly associated with non-white West Indians; in England, she was no longer really white, although back in the Caribbean her whiteness made her unacceptable to so many of her fellow Dominicans. Much of the power of her fiction comes from her knowledge of the violent scars left in the Caribbean by the colonial past, and her own experience of the prejudices and oppressions of a hierarchical metropolitan society. In particular, if it had not been for her stigmatization as the always racially dubious West Indian when she reached England, her insight into the injustices of metropolitan and colonial society might never have been so acute.  相似文献   
52.
在"全球化"、"地域化"大潮共同冲击下,东亚地域客观上必须思考共同的文化防卫及文化建设策略.东亚共同体不只是政治、外交、经济、军事层面的问题,还包括在文学领域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平等对话,建立共同的话语空间以实行网络作业的迫切命题.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重新书写本地域文学史,建构地域的敞开的文学理论体系,丰富东亚文学形式与内涵,确立在世界文学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3.
国外电子政务服务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服务一直是电子政务的主旨,国外自本世纪初就关注这一主题,我国在2006年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明确提出"服务是宗旨"的电子政务建设目标。在大量文献调查的基础上对国外电子政务服务研究的基本情况及特征进行定量的统计分析,发现国外电子政务服务文献占整个电子政务研究文献的三分之一以上,文献内容主要集中在一般性介绍、服务传递、服务管理、技术实现、服务作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综述与评论等方面;研究的特点是注重服务的作用和影响因素,注重服务管理,关注服务传递,强调实证研究等。认为我国电子政务服务的研究要结合我国国情在服务管理、服务传递和对社会发展推动等方面以实证的方法进行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54.
55.
近年来,网格化管理不仅是地方实践热点,也是我国学术研究热点之一。基于对既有文献的回顾可以发现:网格化管理实践逐渐走上了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发展轨道,并已成为国家治理基层社会的重要政策工具;随着实践的发展,网格化管理研究主题不断被扩展与细化,研究话语逐渐从管理话语体系转向了治理话语体系,研究议题的设置深受地方实践与国家政策话语的影响;作为一种行政主导下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网格化管理虽然在权力下沉、资源整合、清晰化治理、精准化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其强烈的技术化与行政化属性,不仅不利于社区自治力量的成长,而且还暗含着基层治理的"内卷化"风险;网格化治理与网络化治理是当前学界重点讨论的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综合运用规范与实证、定性与定量等研究方法,从理论与经验层面进行全方位学理分析,以期能够用丰富的经验材料与事实证据讲好中国基层治理故事,最终生产出能够指导社会发展的新知识。  相似文献   
56.
《花笺传》是越南著名的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本文介绍《花笺传》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影响等。  相似文献   
57.
地方在身份认同的建构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湖北旅台同乡的同乡活动、出版的地方刊物,并辅以深度访谈,探讨他们对湖北的地方记忆建构。研究发现,武昌起义、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是旅台湖北同乡构建湖北记忆的重点内容,聚会和仪式是他们操演与维持乡俗文化的重要手段。受成长环境的影响,旅台同乡对湖北的认同呈现出代际差异,在旅台后代湖北认同式微的情况下,家庭教育以及为促进同乡发展而设立的奖学金制度,成为维系湖北认同的重要方式。伴随着台湾当局大肆“去中国化”,旅台同乡对湖北的记忆还呈现出权力对抗的特点。这些发现表明,台湾的“外省”族群依旧在自行建构原乡认同,在两岸出现认同折裂的背景下,他们是弥合差异、提升台湾民众中国认同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8.
本文针对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早期,韩国汉文学作家流亡中国满洲时的体验及其如何将体验从文学角度加以形象化,并就其意义进行探讨。目前,对这一主题的综合研究还几乎处于空白,这是因为研究者们认为这一时期是韩国汉文学的结束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家们在日记中详细地记载了其在满洲的生活感受,其间对本民族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将当时满洲的生活状况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来。特别是对于儒教复古与革新的描述,使我们可以充分了解那个时代的思想风向及作家们的顾虑所在。  相似文献   
59.
文对《朝鲜解语花史》中收录的襄阳妓和史凤姬两位妓女诗人究竟是朝鲜时代妓女还是唐朝妓女进行了辨析,并引用中国古文献,证明襄阳妓的《送别》实为唐朝襄阳妓的《送武补阙》,史凤姬的《咏神鸡枕》实为唐朝妓女史凤七首同一主题系列诗中的一首,为辨认韩国妓女文学作品真伪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0.
法制文学具有推广法制观念、普及法律常识、树立典型形象、打击犯罪意识、探究犯罪根源和改善现行法制等独特功用。其核心目标就是法律思维的培养,即培养人们根据法律的原则、法制的规范、法治的精神,运用法律理念、法律语言、法律逻辑来思考、分析、解决社会问题。在公安院校开设的《法制文学》课程中,通过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及课外的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是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