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2篇
法律   419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8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非现场执法作为一种科技进步的产物,在未来社会将产生无与伦比的重要影响。但是,就当前社会条件来讲,非现场执法还不宜被认为是一种完整的执法方式,充其量只能作为一种取证手段。在运用这种新的取证手段的时候,行政机关更应遵循严格的程序,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02.
在诉讼目的、提起主体、受案范围、举证责任、诉前程序等方面,行政公益诉讼都与普通行政诉讼有巨大差异。行政公益诉讼虽被置于《行政诉讼法》之中,但后者无法为前者提供一套有效的适用规则。必须在《行政诉讼法》之外另行构建独立的行政公益诉讼规范体系。主观诉讼与客观诉讼之分为构建行政公益诉讼法律规范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行政诉讼法》所确定的行政诉讼具有主观诉讼倾向,以权利救济为目的;而行政公益诉讼则是典型的客观诉讼。为此,有必要建立以客观诉讼为基础的独立行政公益诉讼法律规范体系,制定专门的行政公益诉讼法,明确行政公益诉讼特有的内容,对诉前程序进行适度司法化,并建立预防性行政公益诉讼,为行政公益诉讼量身定做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303.
随着依法治国和司法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入发展,现行《刑事诉讼法》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基于社会形势与刑事政策的变革,司法实践中积累的新经验、国际刑事司法交流协作发展的新趋势等,对现行《刑事诉讼法》也提出了新挑战。尤其是“执行”程序的立法空白、不足、冲突等体制性“硬伤”,从立法层面上造成诉讼实践中执行程序与其他诉讼程序的不对称,彰显法律支撑不足,以致司法层面出现“重审判、轻执行”,“重惩罚、轻改造”等不良现象。因此,亟待通过立法修订,进一步完善有关执行程序的法律规范,提高诉讼效益,实现诉讼目的。  相似文献   
304.
世界遗产地的环境执法方式和程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遗产地环境执法程序,是指世界遗产地行政执法机关执法的方式、步骤、时间和顺序。对世界遣产的保护是遗产所在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导致世界遗产地环境执法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环境执法的方式和程序不规范,这不仅是实践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至今没有明确并需进行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05.
论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职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卫平 《法学论坛》2004,19(5):11-20
法院是民事纠纷的裁判者 ,裁判权是其最基本的职权 ,然而 ,在围绕着这一职权的行使而展开的一系列程序中 ,又衍生出诸多权利 ,如程序控制权、程序事项裁决权、调查取证权、释明权、事实认定权等。程序控制权和程序事项裁决权是法院控制诉讼的发生、发展和终止的节奏和方式并对程序争议事项进行裁判的权力 ;调查取证权、释明权和事实认定权作为法院的三大审理权 ,在不同的诉讼模式下是有所区别的。笔者认为 ,在我国 ,法院不应通过职权干预调查取证 ;释明权作为一把双刃剑 ,应正确把握和运用 ;而事实认定权的行使 ,则必须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证据规则 ,以确保法官心证的公开化和客观化  相似文献   
306.
证据是诉讼的无冕之王。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规定需要进一步完善。而 1999年出台的《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则对证据问题做了突破性的规定即庭前陈述制度和庭前举证制度。这是我国证据制度领域的一个飞跃。本文将对上述两个制度做比较研究 ,并对《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庭前陈述制度和庭前举证制度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以期对我国证据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307.
唐磊 《政法学刊》2005,22(2):9-12
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早已为现代国家所诟病。在我国,刑讯逼供已经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法治理念下审讯程序包含了无罪推定原则、嫌疑人享有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特权和沉默权和审讯手段文明化、人道化等内容。我国应在一定程度上借鉴现代法治国家设计的正当化审讯程序,这对于正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中国而言,无疑具有相当的价值。我国的审讯程序应当从确立无罪推定原则、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等方面逐步、渐进地予以改革。  相似文献   
308.
审前准备程序设计中的几对关系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确定争点与固定证据是审前准备程序的基本内容 ,二者处于诉讼进程的同一阶段 ,但具有不同的任务 ,在功能和时序上存在逻辑上的先后关系 ,从立法来看 ,目前急需设置和完善整理固定争点的程序 ,为固定证据提供前提。审前准备程序中应当建立预审制 ,实行准备法官与庭审法官的分离或相对分离 ,并采举证时效制 ,审前准备程序并非所有案件的必经程序。审前准备程序中应当充分发挥当事人的作用 ,采当事人主义 ,法官实施程序管理并通过行使释明权对当事人进行适当的协助。应当建立审前调解制度 ,破除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理念 ,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审前调解  相似文献   
309.
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初 ,在引入西方刑事诉讼法学成果 ,对中国传统司法体制和律学进行改造的基础上诞生了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学。夏勤的《刑事诉讼法要论》、陈谨昆的《刑事诉讼法通义》、徐朝阳的《中国诉讼法溯源》等著作对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该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大多留学日本 ,所以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学 ,无论是框架体系、基本内容 ,还是概念术语 ,都深受日本刑事诉讼法学的影响 ,在理论深度和研究方法上也带有比较幼稚的痕迹。  相似文献   
310.
In this paper we question the general practice in which Common Law based judicial systems produce detailed written decisions. The requirement to produce written court decisions is expensive and helps produce long delays. Furthermore, we show that the general applicability of detailed reasoning may be inefficient. Our method of proving this claim is to show that the individual litigants have almost nothing to gain from having a detailed written reasoning. In fact, most of the time, they are clearly better off by being able to switch to a policy that requires no written opinion. Our approach is most appropriate in circumstances of pecuniary private disputes where the parties involved act as rational utility, or profit, maximiz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