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3篇
  免费   209篇
各国政治   230篇
工人农民   73篇
世界政治   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7篇
法律   496篇
中国共产党   344篇
中国政治   496篇
政治理论   207篇
综合类   124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Chinese Civil Code separates the civil right to privacy and the civil interest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proposal of the PIPN in Article 1034, which constructs a different model from both EU and US. Although this distinc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t brings potential problems, too. The PIPN is a kind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which is unwilling to be known to others with privacy nature, which can be defined through a method of combining basic definition plus enumerations. It is recommended to consider the context and purpose of process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when deciding the PIPN, and the level of privateness, availability, risk and identifiability will be considered to the privacy test. Based on Chinese reality, ID number, biometric information, financial information should be list as the typical kinds of the PIPN in the future legislation.  相似文献   
92.
王志芳 《东北亚论坛》2020,(1):100-112,128
中美之争是全球治理陷入当前困境的外在表现。全球化发展至今,军事等传统安全问题已经不是全球治理最大的困扰,如何在全球权力结构变化之下调整治理思路、模式以应对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具有跨界特征的问题才是当务之急。现有的全球治理具备了奥兰·扬所提出的国际制度变迁的内部矛盾、权力结构变化、外部压力等要素,已处于明显变革之中。与全球治理并行推进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简称"2030议程"),以新型伙伴关系合作、多元化等核心理念获得了全球最大范围的支持,并由于具有显著的外部性而承载着全球治理的责任。"2030议程"在理念普适性和目标务实性方面的优势,为全球治理以可持续治理为新内涵实现理念的转换和相关实践提供了机会。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主导力量不足以及公共产品匮乏的现状,将严重制约全球可持续治理的落实。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指导,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进相关国家、地区的有效发展和治理。~①中国在主动提供治理公共产品的同时,不断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多方参与分享的创新理念提高相关国家的参与能力,为国际可持续治理培育和储备支持力量,并推动解决治理变革的关键制约因素。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得到全球认可和支持,全球可持续治理将不断从中获得现实和潜在的改革动力。因此中国可以更多的担当,从全球可持续治理的角度,通过理论的完善和实践的充实,将"一带一路"倡议定位于全球可持续治理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3.
文化建设既要坚持民族立场,又要有全球视野;既要加强主流文化的建构,又要注重大众文明的建设;既要传承传统社会的道德精神,又要注重法理社会契约精神的培育;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素养,还要培养公民的现代意识。中华民族凝聚力在文化建设四重路向的影响下,具有合理的开放性、不同的凝聚层次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价值取向与新型主体。  相似文献   
94.
模糊性是中国传统立法的一大特点。作为一把双刃剑,中国传统立法的模糊性在历史上表现出了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在中国现代立法实践中,必须通过合理的措施尽量避免传统立法模糊性弊端的发生,维护法律的权威。  相似文献   
95.
判例在中国传统法中的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世荣 《法学研究》2006,28(1):125-134
中国传统法中的判例是指经过特殊程序认定,具有普遍拘束力的司法判决。春秋战国以前,中国的法律以判例为主要存在形式。春秋战国以后,形成了以法典为主,判例为辅,多种形式并存的法律体系并长期保持。法典化时代的判例立足于法典,发挥了对法典在立法范围扩展、立法技术补充、规则效力强化等方面的功能。在判例创制规則和复现规則的关系上,中国古代始终坚持复现为主的原則,在维护法律形式內部稳定结构的同时,维护规则供应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6.
李华锋 《桂海论丛》2006,22(6):63-65
当今国际社会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为核心的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政治问题社会化和国际社会问题政治化、权力政治和权利政治共存竞争的全球性国际社会。这启示中国应当在坚持符合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的原则基础上,以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与塑造和谐国际社会为目标,更积极地融入国际社会,在融入中做到传统外交和非传统外交并重,保持一颗平常心和自信心,灵活对待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身份,着力处理好与大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尤其是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7.
回族在历史发展中逐渐通用汉语。回族穆斯林借用了一些佛教术语,通过改造、引申等形式,来表达伊斯兰教方面的事物与思想。回族对佛教词汇的借用,是在不违背伊斯兰教基本信仰的前提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适应,这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98.
中韩建交以来两国文化教育交流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林杰 《东北亚论坛》2007,16(5):110-115
中韩文化教育交流是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韩建交15年来,两国的文化教育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两国政府签署了一系列的交流协议,中国出现了"韩流"现象,韩国也掀起了强劲的"汉风",中国的韩国问题研究和韩国语教育发展迅速,韩国的汉学研究和中文教育持续升温,来华韩国留学生和赴韩中国留学生的人数稳居所在国外国留学生之首。两国文化教育交流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支持、经贸合作的稳步增长以及两国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99.
柴奕 《理论与改革》2020,(3):182-18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体系建构的发展阶段。党领导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体现着从制度建设到体系建构的发展,制度一项项建立起来是体系建构的先决条件,体系建构着眼于制度间的衔接和整合,是制度的整体效能得以彰显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伴随新中国的成立而开启,伴随改革开放创新实践而开展,伴随进入新时代而完善。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时代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出了体系建构的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制度体系建构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形成新的思想认识,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全会通过的《决定》从多个方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构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00.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可大致分为宗亲会、地缘类社团、业缘类社团、宗教类社团,以及文化社团等。文冬是马来西亚华人社团较为集中的地区,玻璃口新村作为紧邻文冬市区最大的新村也有一部分华人社团分布其中,新村现有的华人社团为两家宗亲会、两家文化类社团和一家私会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村内社团已经体现出了定位本地化和管理专业化的特点,成为联结当地华人的纽带,也是当地华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经过长期的发展,新村的华人社团在团结新村村民、促进新村和谐发展、发扬华人传统文化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也存在着社团经营后继无人、运行经费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