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5篇 |
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24篇 |
工人农民 | 23篇 |
世界政治 | 10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20篇 |
法律 | 526篇 |
中国共产党 | 1篇 |
中国政治 | 34篇 |
政治理论 | 57篇 |
综合类 | 1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114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54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不法是客观的,责任是主观的”之主张既无法合理应对“中立”帮助行为的可罚性问题以及行为人主观上存在特别认知的侵害情形,也不契合处罚不能犯未遂的司法现状。“先客观后主观”的审查顺序在自然科学上的合理基础不复存在,权利保障理念与不法的客观性间也不存在必然关联。客观优先的审查顺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程序法而非实体法。主客观二分法并不现实:“目的性动词”使主客观要素无法完全割裂,主观要素缺位可能无法评价不法的有无,主观要素还能够影响到具体的不法类型判断以及行为危险的程度。主观故意和行为人的特别认知在不法判断中的地位已然无法撼动,至少在故意的作为犯中,客观归属论已名实难副。主客观二分式的犯罪构成模式并不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两者也不存在绝对的先后次序,主客观相结合的不法判断才更加贴合实际。因此,应当重新审视责任要素的范畴,故意、目的等要素实际上应归入构成要件的领域。否定客观不法论,“不法与责任的区分”才得以真正确立。 相似文献
182.
Aisling Boyle 《The Modern law review》2008,71(3):433-463
This article will consider the highly charged questions raised by two major sets of law reforms in England and Wales, the Mental Capacity Act 2005 and the Mental Health Act 2007, which, although applying to closely related clinical populations, proceeded along entirely separate legislative paths. By justifying its proposals for reform of mental health legislation on the grounds of 'risk', the Government failed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implications of enforced treatment on patients who may retain decision-making capacity. 相似文献
183.
Rizwaan Jameel Mokal 《The Modern law review》2008,71(5):699-733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liquidation process, challenging the much repeated proposition that secured claimants 'stand outside' liquidation. It is argued that this proposition (i) is a product of a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dual duality in the nature of liquidation proceedings, in that, in principle, they serve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functions, and they further the interests of both secured and unsecured creditors; (ii) overlooks how secured creditors benefit from liquidation, and also how unsecured creditors have a real interest in the proper administration of their debtor's encumbered assets; (iii) mistakes the secured creditor's choice in usually being able to gain immunity from the liquidation process, for a compulsion to stand exiled from this process; (iv) is incorrect as a matter of history and practice; and (v) is rendered unsustainable by the statutory text. It concludes that secured creditors have never 'stood outside' liquidation, that liquidation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ir interests, and that it is right to require floating charge holders to pay their fair share of liquidation expenses. 相似文献
184.
夫妻共同债务推定规则的缺陷及重构——《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之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高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规定的夫妻共同债务推定规则在施行中遭到许多质疑,本文从推定规则的制度来源、价值衡量、举证责任分配等方面分析其存在的立法缺陷,并提出重构设想。 相似文献
185.
第八届全国民事诉讼法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会议承担了修改《民事诉讼法》的重任,因此,参会代表积极踊跃。通过两天紧张和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就《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必要性、修改的形式、《民事诉讼法》的框架以及具体的诉讼程序等许多重大问题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86.
论行政行为补充说明理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行为补充说明理由是指行政主体在司法审查中对行政行为作出当时根据的法律、事实或自由裁量依据做进一步的说明和分析。这一制度体现了行政效率的内在要求、公共福利的发展趋势,也是司法审查有限原则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87.
制定行政程序法应正确处理的几对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影响乃至决定行政程序法的性质、功能、作用和调整范围的问题主要有八对关系:(1)统一法典与单行法;(2)程序法与实体法;(3)规范具体行政行为与规范抽象行政行为;(4)规范外部行政行为与规范内部行政行为;(5)规范行政行为与规范行政救济行为;(6)规范权力性行政行为与规范非权力性行政行为;(7)规范国家公权力行为与规范社会公权力行为;(8)规范行政机关公权力行为与规范其他国家机关公权力行为。 相似文献
188.
189.
不动产物权登记行为在性质上是一种公法行为而非私法行为,准确地说是行政行为。不动产物权登记行为在行政行为的类型上属于准法律行为的行政登记行为。作为准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登记并不能直接产生私法效果,需要在已经形成的私法关系基础之上结合登记行为才能产生私法效果,但能直接产生公法效果。对于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交织的案件,当事人可直接就民事纠纷提起诉讼,根据民事确权的内容申请登记机关重新登记,无需进行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90.
行政指导的权力性——比较法和社会学意义上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观点认为,行政指导是一种非权力行为,这一定论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是日本法学从德国继受而来的分析法学传统。但通过社会实证分析,就会发现“事实上的强制力”和“给予好处”等保障机制使行政指导至少在一定范围内带有权力色彩,这也正是各国特别是日本加强对行政指导的法律控制的认识论基础。“非权力行为”的定性与高强度法律控制之间出现的悖论导源于两种方法论基础的冲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