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5篇
  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108篇
工人农民   24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72篇
法律   544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169篇
政治理论   163篇
综合类   98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Affective polarization, or antipathy between the supporters of opposing political camps, is documented to be on the 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lsewher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limit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is phenomenon in multiparty contexts. How do citizens draw the line between 'ingroups' and 'outgroups' in fragmented contexts with multiple parties? Answering this question has been hampered by a relative lack of data on citizens' views towards compatriots with opposing political views outside the U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original data collection, measuring citizens’ evaluations of various political and non-political outgroups among a population-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1071 Dutch citizens. These data allow to study the extent and configuration of affective polarization in the highly fragmented context of the Netherland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respondents do distinguish between parties and partisans. They report more dislike towards political outgroups than towards almost all non-political outgroups. Rather than disliking all out-partisans equally, evaluations grow gradually colder as ideological distance towards a group increases. Affective polarization is especially strong between those who disagree on cultural issues, and between those who support and oppose the populist radical right. The article discusses how these findings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affective polarization in multiparty systems.  相似文献   
902.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其开创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体。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首先需要解决如何正确认识孔子及其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首先调整过于机械的阶级认知标准和否定孔子的态度;随后在市场经济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突出其"民族"属性及对国情和社会制度选择的深层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民族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高度,给予孔子及其思想高度而科学的评价,并运用于治国理政。概言之,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孔子的认识,实质是思考和解决孔子及其思想作为一种固有的文化形态如何融入、适应现代国家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3.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关于治理腐败犯罪最完整、最全面的国际公约,对我国职务犯罪主体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对职务犯罪主体的一般理论研究,揭示我国职务犯罪主体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主体两者之间的冲突,对我国职务犯罪主体进行反思和重构,以利于实现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904.
地方人大贿选的本质是金钱政治、权钱交易,它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衡阳贿选案是地方人大贿选中较为典型的案例,深刻地暴露出我国地方人大选举制度的设计缺陷,如候选人提名制度不合理、缺乏相应的竞选机制、监督机制和处罚机制不完善等。推进地方人大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要建立规范的代表候选人提名制度,扩大选民和代表联合提名候选人的比例;在选举中切实落实差额选举制度,引入正当竞选机制;健全监督机制,加大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905.
党的十八大对党校事业特别是党校科研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任务。当前,努力把十八大精神转化为开拓党校各方面工作新局面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是各级党校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906.
对于证券内幕交易进行规制,主要的手段是刑事处罚,行政和民事也必须同步跟进,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梯度的处罚体系。美国在这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将其与中国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提出改进建议,有利于抑制内幕交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07.
近年来,金融刑事立法活动呈十分积极的态势,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司法实务部门对金融犯罪新罪名的适用却相当谨慎。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刑事立法与司法错位,导致法律虚置现象;犯罪构成要件不甚明确,立法技术有待提高;刑事政策宽容,司法非犯罪化;金融刑事司法人员专业素质的局限性等等。推进金融刑事司法工作,保障金融市场健康发展需要做到:协调金融刑事立法与司法,注重立法效绩,加强司法人员专业素质培养,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探索金融刑事司法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0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更是指导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文献。它的理论意义在于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指导思想与时代内涵,而它的实践意义则在于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09.
910.
通过有关部门对于2009年至2012年期间广东地区外国人涉毒犯罪的案件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广东地区近年来外国人涉毒犯罪的毒品种类、涉毒人员、组织结构、运作方式和走私贩运路线等特征,对于涉毒人员的数量、国籍、性别、年龄以及入境方式、居住地、日常联系等运作方式特点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