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8篇
  免费   219篇
各国政治   372篇
工人农民   200篇
世界政治   187篇
外交国际关系   850篇
法律   2302篇
中国共产党   228篇
中国政治   584篇
政治理论   487篇
综合类   17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618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456篇
  2007年   488篇
  2006年   449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364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31.
通过一种有效形式把分散经营的农户在诸多产业链上与市场连接起来,创建"党群致富联合体",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是桂北农民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832.
人类基于自身几千年的历史进程或社会发展正反经验的深刻反思,醒悟到必须重构主客体关系以利于社会的存在和健康发展,而这种"重构"又是以可持续战略为目标模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833.
当前美国外交政策表现出明显的保守性,这有它深刻的国内根源,主要是官僚政治因素、地理与人口因素和宗教派别因素。在反恐问题、伊拉克问题、北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和中美贸易等一系列美国外交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上,保守主义的影响都已得到相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834.
"松月案"被誉为是"2003年中国十大案件之一",对它所作出的判决备受国人的瞩目.该案的一审判决书一方面体现了人民法院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的准确认定,但另一方面又暴露了其对法律法规的错误适用、判决结果的措辞不准确等一些不足之处.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改进今后的行政审判工作.  相似文献   
835.
我国的经济体制决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由于现行法对于出让土地使用权规定了较短的期限,客观上会造成其与地上建筑物所有权的恒久性之间的冲突。而国家所有权优位等理念使得我国现行立法以“无偿收归”国有的方法解决这一冲突,这很不利于公民财产权的保护。本文从传统“越界建筑权”及“主权利与从权利”的理论出发,提出了建立“法定续约权制度”以解决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836.
中国共产党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探索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初步形成,抗日战争时期逐步成熟,建国初期全面发展,新时期系统完善的.土地革命时期的宗教政策具有限制"信教自由"的特点;抗日战争时期具有统战性的特点;建国初期比较突出地体现了管理的特点;新时期以来则更多地体现出相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837.
政党制度安全,就是指在特定的政党政治框架中,一国政党制度不存在危险或受到内外执政风险影响下仍能保持政党制度的巩固。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政党制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成为国际敌对势力“西化”的主要目标;苏联模式政党制度彻底瓦解,多党制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展;信息传播全球化网络化,思想舆论环境日趋复杂;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深刻变化,出现了多样化发展的趋势。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不动摇;重新审视和定位中国共产党特别是各民主党派的代表性;提高政治协商制度的体制化水平;推进政治协商具体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大胆借鉴世界各国政党和政党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838.
This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examined main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of coparent support and conflict on mother and child adjustment in 248 low-income, African American, single mother-headed families.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coparent conflict was a more robust predictor of mother and child maladjustment both cross-sectionally and longitudinally than was coparent support. Moreover, findings revealed that coparent conflict and support interacted to predict one parenting behavior, monitoring, both cross-sectionally and longitudinally. Coparent relationships characterized by high levels of support and low levels of conflict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est levels of parental monitoring behavior, whereas coparent relationships characterized by low levels of support and high levels of conflict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lowest levels of monitoring.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examining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coparent relationships in this at-risk, but understudied, group.  相似文献   
839.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ynamics of the production of global knowledge by an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organization, in this case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Based on previous notions of international boundary organizations, the idea of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organizations emphasizes the knowledge generation function of such organizations rather than their convening function. Using the case of controversial Kyoto Protocol biotic carbon sequestration policies, I argue that boundary work and uncertainty management are the essential dynamics in the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of global knowledge by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organizations. This uncertainty management occurs in a manner broadly, although not completely, in conformance with the institutional preferences of powerful policy actors. Global knowledge can legitimate and help refine global policies, but the process of its construction must be iterative and transparent if it is to be credibl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over the long-term.  相似文献   
840.
消费者概念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红 《行政与法》2005,15(1):100-102
消费者是社会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接受者,是购买、使用、持有、处分、接受商品和服务的人,是具有最终消费行为的主体。判断消费者的依据是最终消费行为,不应考虑行为者的目的、动机:是否以盈利为目的;是否为满足“生活需要”。在单位以最终消费主体而非以经营者身份与其他经营者形成的生活消费关系中,单位是消费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