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35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4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执行判决裁定渎职罪是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的渎职犯罪。本罪在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两个方面。因此,其具体罪名可以确定为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和滥用执行判决裁定职权罪两个罪名。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或国家的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02.
证据的客观性特征质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晋红  易萍 《法律科学》2001,(4):105-112
将证据定义为“客观事实”的结果 ,使证据必然具有客观性的特征。但在“证据材料”的形成和“证据材料”上升为“证据”的过程中 ,难免渗入有关人员的主观性 ,而认定证据权的依法行使 ,又使一定前提下的主观性为法律许可。悖论由此而生 :“客观性”的特征要求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但依法产生的证据却未必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证据的客观性特征既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又有悖于证据形成的法律规范 ,故应当舍弃。  相似文献   
103.
新合同法若干制度及规则的解释与适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建远 《法律科学》2001,(3):120-124
新合同法就格式条款、缔约过失责任、债权人的代位权及无权处分等民事制度作了规定 ,应采用体系解释 ,目的解释等民法解释方法来把握各项规则 ,以准确地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104.
人工智能在专利发明创造领域参与程度逐渐深化,对现行的专利法带来诸多挑战。一是人工智能算法的可专利主题。因人工智能算法看似与传统的数学算法一致而被视为“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尽管存有争议,但从专利法促进新技术发展和“与时俱进”的时代使命出发给予其专利保护是较为务实的做法。二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专利审查标准。针对传统专利性判断标准已在人工智能时代失灵,适当调整“专利三性”,确立适合于人工智能专利的“新三性”标准。三是人工智能生成发明权利主体的界定。在人为因素仍作用的弱人工智能时代,可以基于专利法中“二元主体结构”,承认人工智能作为发明人的资格,同时将专利权赋予人工智能开发者或管理者。四是人工智能专利侵权认定。在人工智能专利侵权责任承担主体上采取动态区分规则:区分人工智能不同的发展阶段;区分不同阶段人类介入因素的作用;区分不同阶段不同主体对侵权结果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05.
裁量基准的制度定位——以行政自制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裁量基准在我国行政执法实践中的发展,亟待从制度层面对裁量基准的性质、功能和边界加以合理的定位。在行政自制的视角下,考察各地所推行的裁量基准实践,裁量基准在性质上应当被看作一种行政自制规范。它对裁量权正当行使的自我控制功能,主要是通过情节的细化和效果的格化技术,来达到对裁量权的限定、建构和制约。然而,裁量基准作为一种规则化的自制,亦有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对此必须在制度设计上充分把握三个方面的平衡,即在羁束与裁量之间的平衡、规则与原则之间的平衡以及自制与他制之间的平衡。有必要倡导一种功能主义的行政自制观,以此推进中国行政法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6.
莫然 《证据科学》2011,19(1):31-37
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黄静案、代义案以及连丽丽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刑事鉴定结论中所存在的三大弊端:公安机关"自侦自鉴",对是否鉴定以及鉴定人的选择享有决定权;在立案侦查阶段的鉴定结论未经法院认证便当然地被作为证据使用;鉴定结论的采信标准不一,同时这三个案件也让我们看到了若要消除这些弊端,必须将关注.a集中在立案和侦查阶段....  相似文献   
107.
《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第15条明确了辩论制原则,但其存在一定的负面效果。该法第86条的证据收集规则使有悖于指控倾向的事实材料、非国家机关性质诉讼参与人取得的鉴定结论及专家结论一律无法归入案卷。这打破了审前诉讼阶段的控辩平等,违背了刑诉法,最终导致了案件客观真相难以查明的后果。  相似文献   
108.
认识论在诉讼证明问题上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论在诉讼证明问题上是有效的 ,但其合理使命限于阐明诉讼证明的本性如何 ,以及由此本性所规定的诉讼证明的方法 ,诉讼证明的本性及其方法规定了诉讼证明可能达到的程度。诉讼证明的认识论因素规定了诉讼证明不包含任何绝对客观的规定在自身之中 ,所能达到的只是使人建立确信 ,作为政策选择的证明标准只能在此前提下予以设定  相似文献   
109.
If the enforcement of insider trading prohibition is of crucial importance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financial markets, then the current criminal prosecution in Europe fails in reaching this goal.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several difficulties in prohibiting and prosecuting insider trading by using a clinical study of the Belgian industrial company Bekaert, NV. It is shown that courts currently seem to lack knowledge of the functioning of financial markets to assess an insider trading case. Therefore their decisions give little guidance to future litigants. Using, a law and economics framework, this clinical study is clarifying in several aspects compared to a traditional legal analysis.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two aspects of an insider trading case. First, the price-sensitive character of the information is examined. Second, the standard of proof is examined. JEL classification G14 · K22 · K42  相似文献   
110.
良法标准研究的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法的内在方面 ,而应当同时研究法的外在方面 ,即把法律放在整个社会的大系统中 ,从它的社会功能的角度来确定其评判标准。按照这样的思路 ,良法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在内容和形式方面 ,良法应当合乎科学性的要求 ;在价值取向方面 ,良法应当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 ,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在社会功能方面 ,良法应当有利于社会进步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